小城的中間有一條河,在白花花的亂石間流過,河的兩邊修了河堤,河堤裏是不寬的街道,街道裏是或高或低的樓房。在街道的中間,在河堤上架了一到拱橋,象一道彩虹,跨在河麵上。橋的兩邊修了欄杆,欄杆上雕了石獅子,在橋頂上依著欄杆,一邊有一個蓮花形狀的燈,每在夜色來臨時,橋上的燈都亮了。在夏天的夜色來臨時,街上的人就來橋上乘涼。有老人,有年青的人。
康生也愛在這個季節裏,也愛到這橋上來,小城太小了,沒有別的什麼好去的地方,有一個不大的廣場,還比較熱鬧,但是康生在心煩的時候,就不愛往人多的地方去,就到這彩虹般的橋上,依著橋欄杆,看來往的人,也看小城的夜色。小城的白天,是鋼筋水泥的白色,而在了這夜裏,在各種燈的裝飾下,顯得安詳而美麗。街燈的光是昏黃的,更給人了一種朦朧的感覺,街上的人來人往的,被這朦朧的燈光沐浴著,就掩蓋去了白天裏真實的麵目,變的美麗起來。小城的白天,康生覺得冷冰冰的,他喜歡小城夜來了的時候。
康生認識巧巧就是在這彩虹橋上。那天康生如以往一樣到這彩虹橋上,不為什麼,隻為在彩虹橋上就那麼靜靜的立著,看小城。這段日子是康生畢業後,在縣城裏等待分配的日子。現在畢業了找工作不象以前一樣的容易,坐在家裏裏等待分配的文件,現在象他這中等文化水平,找工作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分配得有職位空閑和有編製,康生隻到局裏去報道了,至於分配工作似還是遙遙無期的事情。康生就細想,先前的人找工作,象他這種文化水平,是搶著要的,現在竟然分配不下去,這就是這麼多年苦苦能力所得的無奈的結果,想著就感到累,他甚至羨慕先前的畢業的人,一輩子隻要考上了學,別的什麼都不愁了,一輩子似就那麼的容易。
時間要能回到以前可改多好呀!康生知道,工作一時要是分配不下來,自己可能要離開家,去外邊找事情幹,不能一直呆在家裏空守那似很遙遠的工作。從學校畢業,麵臨的將又是新的路了,這社會裏的路那麼的複雜,康生不知道,自己能在在複雜的社會裏生存下去不,想著,心煩的很,這小城裏的彩虹橋,是他散心的好地方。
巧巧麵臨的境遇和康生是差不多的,她少女的心裏比康生更迷茫,和心煩。所以在一定的時候,她也愛到彩虹橋上,靜靜地站在橋上,看著小城,使煩亂的心平靜。康生認識巧巧就是在一個暮色裏,他一人站在橋頂的燈柱子下,看著小不城的萬點燈火,想著出了社會的艱難,想在學校裏對一切都想的那麼的好,可出了社會,連工作一時都分配不下去,讓在學校裏的豪情萬丈一下就失落了不少,小城裏的人來人往,小城裏充滿了熱鬧的景象,可都與自己無關,在小城裏,沒有自己的位置。
康生是這小城的人,父母親是靠小手藝生活著,開始康生還滿心裏想的是,自己出了學校,回到縣城裏,會有自己的位置,不象父母一樣活的那麼的低下,現在才知道這縣城不是自己的了,就是不在這小城,在小城以外的鄉下,也沒有自己的位置。在這小城裏,自己還不如父母,他們雖低下的生活著,可還生活在小城裏,不靠父母,自己連生活下去都困難。
康生就想到人長大的艱難,出了社會的艱難。
巧巧也是和康生一樣的到縣裏的一個單位報到的,至於工作,也是遙遙無期的事情。她的心情和康生是相同的。但是,巧巧和康生畢業的學校不一樣,想在這縣裏尋的工作單位也不一樣的。巧巧也是這小城的人,巧巧的父母是開飯館的。
在出了社會所遇到的事情,和在學校想的不一樣時,她的心和康生一樣迷茫。在學校想的是出了社會,在縣裏有了自己的落腳的地點,有了自己的工作,可以獨立的生活著,幹一番事業出來,活的和自己的父母不一樣,也不再靠父母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