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鮮卑人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區一帶者較多,張軌悉予妥善安排,若有鮮卑貴族桀黯難製,甚至侵擾地方時,張軌則毫不留情地進行討伐。他還延用當地有才幹能力的封建賢達人物來共同治理涼州,不久就“威著西州”。惠帝永興二年(公元305年),鮮卑若羅拔能擁眾十餘萬,自漠北向河西進攻,侵入涼州。張軌遣宋配領兵阻擊,斬拔能,俘鮮卑十餘萬口,安置於河西走廊各地,於是張軌更加“威名大震”。西晉永嘉中(公元307-312年),懷帝被劉聰、王《晉書張軌傳》。《晉書張軌傳》。《晉書地理誌》。彌、石勒圍困在洛陽城內,“所在使命莫有至者,(張)軌遣使貢獻,歲時不替”。洛陽淪陷後,“中州避難來者日月相繼”,張軌“上表請合秦、雍流移人於姑臧西北(今武威),置武興郡”。“又分西平界置晉興郡”。張軌團結各族人民努力發展河西經濟,還下令鑄造五銖錢,“立製準布用錢,錢遂大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經過張軌的辛勤治理,當時“中州雖亂,此郡安全”,河西成為當時較為安全安定的地區,因而關中和中原大量流民紛紛西來,歸製於其,其中有不少是當時的文儒名士,故史稱“張涼州,一時名土,威著西州”。張軌在涼州執政13年,始終以維護西晉的統一為己任,以西晉忠臣自居自律。
晉湣帝在長安即位,張軌派遣3000人去保衛長安。臨終前,還囑咐文武將佐務安百姓,上思報國,下以安家,素棺薄葬,無藏金玉”。當時張軌被封為太尉、涼州牧。建興二年(公元314年)張軌死,至張祚稱涼王時,追尊軌為武王。張軌死後,其子張躉、張茂相繼立。張宼曾派兵救援晉湣帝,張茂曾抗擊劉曜的進攻,又曾攻取隴右南安(甘肅隴西境)之地以置秦州。為此,這時涼州一帶還是北方較安定的地區。《晉書張瘙傳》記載當時的歌謠說秦川中,血流腕,唯心涼州倚柱觀。”即可見當時一斑。
張富繼立後,被晉湣帝正式任命為都督涼州諸軍事、涼州刺史、西平公。張宴認為當時長安守禦困難,還“獻名馬、方珍、經史圖籍”等物援助長安,後長安失守,張又收容了西晉宗室踔屬南陽王司馬保殘部分散投奔涼州的一萬餘人。公元320年,張宴為其帳下閻沙等所殺,宴弟張茂誅閻沙等,自稱涼州牧。當劉曜大舉迸攻前涼時,張茂知劉軍不可能持久,而劉曜也不過趁滅陳安之後虛張聲勢,要張茂稱藩,及張茂遣使稱藩並獻牛羊珍寶後,劉曜就退去了。公元324年,張茂病死,無子,兄張宴子張駿繼位,稱涼州牧、西平公。“駿有計略,於是厲操改節,勤修庶政,總禦文武,鹹得其用,遠近嘉詠,號曰積賢君。自軌據涼州,屬天下之亂,所在征伐,軍無寧歲。至駿,境內漸平。又使其將楊宣,率眾越流沙,伐龜茲、鄯善,於是西域並降”,“駿盡有隴西之地,士馬強盛”。其間,敦煌屬前涼政權所轄。近年在敦煌市境以東佛爺廟、新店台墓地,多次出現前涼時期墓葬,出土有“建興二十五年”(公元337年)、“升平十三年”(公元369年)等分屬西晉、東晉紀年的器物,足以證明張氏雖建元改製,但仍擁戴晉王朝為其正宗統治者。張駿時期,是前涼最興盛的時期。
張駿之子張重華繼位後,也還能夠“輕賦斂,除關稅,省園圍,以恤貧窮”。劉曜曾封張茂為涼王,崔鴻《十六國春秋》亦載張重華已稱假涼王。重華之後,由子靈曜繼位,但不久駿庶長子張祚廢靈曜而自立,稱涼王,改元為和平元年(東晉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張祚族人張瑙:,又擁立靈曜弟張玄靚而殺張祚。以後張駿少子張天錫,又殺張玄靚而自立。前涼統治者內部的爭權奪位,自相殘殺,促使政權逐步走向下坡路。而其時,正是前秦王朝走向強盛的時期,公元376年,前秦苻堅征調步騎13萬人進攻前涼,張天錫先後征調10萬軍隊進行抵抗,兩軍幾次戰鬥,前涼大敗,張天錫被迫出降,前涼終於滅亡,河西走廊及敦煌地區開始進入前秦王朝統治時期。
1前涼共曆76年,雖然是封建的地方割據政權,但其間的張氏統治使得河西走廊及敦煌地區,漢族和各兄弟民族勞動人民的農業畜牧業生產基本不遭破壞,中原流亡到河西地帶的人民也得以安定下來,並保存了許多中原文化的優秀成果,河西及敦煌地區也就自然成為當時漢族先進文化的發展傳播的重要據點,這一曆史任務是張氏前涼所完成的。
二、前秦時期的敦煌地區
前秦苻堅,隨苻健入關時封為龍驤將軍,其人博學有才氣,結交王猛、呂婆樓等才幹卓著之人,以圖經世之宜。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苻堅聯合苻法等入宮殺死苻生,繼立帝位,稱大秦天王,改元永興。在王猛等人輔佐下,勸課農桑,鼓勵生產,使“關隴淸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裏一亭,四十裏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貿販於道”。苻堅雖是氐族人,但“生而聰明”,“博學多才藝”,向有“統一四海”的宏圖戰略。曾實行禁奢侈,與民休息,懲罰和誅殺豪強,抑製權貴,廣興學校等多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