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敦煌民間藝術家編唱的《張議潮變文》和《張淮深變文》,通過散文講述,以韻文歌唱的形式,熱情謳歌了領導敦煌人民驅除異族統治,收複河隴故土山河的張氏叔侄。《變文》先講述道仆射聞吐渾王反亂……即令整頓隊伍,排比兵戈,展旗幟,動鳴鼉嚴,縱八陣,騁英雄。分兵兩道,裹合四邊。人持白刃,突騎爭先。須臾陣合,昏霧漲天。漢軍勇猛而乘勢,拽戟衝山直進前,蕃戎膽怯奔南北,漢將雄豪百當千。”在氣氛渲染至極之時,接著以優美的歌調又唱出下文:
忽闐戎犬起狼心,叛逆西同把險林。
星夜排兵奔疾病,此時用命總須擒。
雄雄上將謀如雨,蠢愚蕃戎計豈深?
十載提戈驅醜虜,三邊獷悍不能侵。
頭中鋒芒陪壟土,血濶戎屍透戰襖。
一陣吐渾輸欲盡,上將威胳殺氣高。
這種講唱文學有鮮明的敦煌地方特色。它以當時當地的真實可見的人物和真實的人人皆知的典型事件,就地取材。同時運用通俗易懂、簡練生動的文字形式,夾述夾議夾唱,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並廣泛傳唱。
另外,從眾多的史籍材料,特別是敦煌遺書卷子資料中,我們可知,漢以來流行的歌謠小調在敦煌地區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下,也繼續流行和發展,且頗具文,學價值。這些詩歌和曲子詞,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唐代敦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及敦煌人民淳樸厚重健康的民情風俗,體現了敦煌地區民間文學發展的優良土壤和極高的水平。
下女夫詞去花詩
一花卻去一花新,前花似假後花真,假花上有銜花鳥,真花更有采花人。
五言白話詩
用錢索新婦,當家有新故。
兒替阿耶來,新婦替家母。
替人既來到,條錄相分付。
新婦替家事,兒郎承門戶。
王梵誌詩(一)
有女欲嫁娶,不用絕高門。
但得身超後,錢韌總莫論。
王梵誌詩(二)
立身行孝道,省事莫為瘩。
但事長無過,耶娘高枕眠。
耶娘絕年邁,不得離旁邊0曉晚專看待,仍須省睡眠。
鬥百草曲子詞
庭前一株花,芬芳獨自好。
欲滴問旁人,兩兩相擒取。
喜去喜去覓草,灼灼其花報。
蘆花白
蘆花白,秋夜長,庭前樹葉黃。
門前寒,旋草霜,來了繡榼襠,夫妻在他鄉,淚千行。
三、唐代《敦煌廿詠》
《敦煌廿詠》是一組描寫敦煌地區名勝古跡的五言律詩,是唐代“安史之亂”前後創作完成的。《敦煌廿詠》雖算不上唐詩中的上乘佳品,但在寫作上表現和運用的廣闊意境、豪壯的氣勢和浪漫主義色彩,正是盛唐時代詩風的餘韻。作者是開元、天寶時期的盛唐詩人,懷著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的雄心和抱負,從中原來到邊陲佛教聖地敦煌,雖再無力呈現盛唐浩歌的磅礴氣勢,卻也唱出了浩歌的尾聲。詩中作者大都表現了愛憎分明、褒貶清晰的立場的同時,以哀痛優傷的情調,表現了自矜清高的姿態,在孤芳自賞、與世無爭之時極借古喻今之詩風。
敦煌廿詠並序
仆到三危,向逾二紀。略觀圖錄,粗覽山川,古跡靈奇,莫可詳究。聊申短詠,以諷美名雲爾矣。
三危山詠
危山鎮群望,岫礙淩穹蒼。
萬古不毛發,四時含雪霜。
若連九陳嶺,地竄三苗鄉。風雨暗溪穀,令人心自傷。
白龍堆詠
傳道神沙異,喧寒也自鳴。勢疑天鼓動,殷似地雷驚。風削棱還峻,人躋刃不平。更尋掊井處,時見白龍行。
莫高窟詠
雪嶺幹青漢,雲樓架碧空。重開千佛刹,旁出四天宮。瑞鳥含珠影,靈花吐蕙叢。洗心遊勝境,從此去塵蒙。
貳師泉詠
賢哉李廣利,為將討匈奴。路指三危迥,山連萬裏枯。抽刀刺石壁,發矢落金烏。誌感飛泉湧,能令士馬蘇。
渥窪池天馬詠
渥窪為小海,伊昔獻龍媒。花裏牽絲去,雲間曳練來。騰驤走天闕.滅沒下章台。一入重泉底,千金市不回。
陽關戍昧
萬裏通西域,千秋尚有名。平沙迷舊路,眢井引前程。馬色無人問,晨雞吏不聽。遙瞻廢關下,晝夜誰複扃?
水精堂詠
陽關臨絕漠,中有水精堂。暗磧鋪銀地,平沙散玉羊。體明同夜月,色淨含秋霜。可則棄胡塞,終歸還帝鄉。
玉女泉詠
用人祭淫水,黍稷信非馨。西豹追河伯,蛟龍遂隱形。紅妝隨洛浦,綠須逐浮萍。尚有鋪金冶,何曾玉女靈。
瑟瑟監詠
瑟瑟焦山同步,悠悠采幾年。為珠懸寶髻,作璞間金鈿。色入青霄裏,光浮黑磧邊。世人偏重此,誰念楚材賢。
李廟詠
昔時興聖帝,遺廟在敦煌。叱吃雄千古,英威靜一方。牧童歌塚上狐兔穴墳傍。
晉史傳韜略,留名播五涼貞女台詠
貞白誰家女?孤標坐此台。青蛾隨月轉,紅粉向花開。二八無人識,千秋已作灰。潔身終不嫁,非為乏良煤。
安城祆詠
板築安城日,神祠與此興。一州祈景祚,萬類仰休征。瀕藻來無乏,精靈若有憑。更看雩祭處,朝夕酒如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