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坐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21號,這是一座白色大樓,竣工於1931年。這座大樓曾經打算做為東三省特別區圖書館,然而,這個大書齋還沒有來得及啟用,日本侵略者就占領了哈爾濱。1932年,偽哈爾濱市政籌備處設在這座大樓裏。1933年,在哈爾濱特別市公署成立後,這座白色大樓被偽哈爾濱警察廳占用了。

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為紀念和緬懷在東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經過當時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批準,東北軍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負責籌建東北烈士紀念館。在1984年10月10日,建築終於落成,並且正式開館,它也成為了我國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性博物館之一。

這是一座西歐古典主義建築,也是日偽時期偽滿警察廳的舊址,曾經有許多共產黨人和愛國誌士在此被關押與刑訊。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曾經就在這裏受到敵人的酷刑摧殘。東北烈士紀念館大樓是一種屬於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樓立麵處理采用了傳統的三段式手法,有著高高的底層勒角、大麵積的牆身和厚重的簷頭,用高高的台階承托六根巨大的“克林斯”明柱,用作頂層襯托的是希臘神廟樣式的“山花”,比例嚴謹統一,整個建築雄偉、莊嚴,是哈爾濱公用建築典範之作。

改建後的東北烈士紀念館,總麵積為4238平方米,陳列麵積為1800平方米,共陳列展出245位烈士的事跡。

全館分為抗日戰爭館與解放戰爭館兩大部分,主要陳列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地區犧牲的具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跡。其中包括楊靖宇、羅登賢、趙一曼、趙尚誌、李兆麟等革命烈士的事跡和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物和照片,還有《大刀進行曲》的作者麥新和董存瑞、楊子榮、朱瑞等烈士的事跡和照片,陳列麵積達1031平方米。目前館藏文物有5000餘件,圖書、文獻、檔案和照片共30000餘件,初步構成了一部史詩般的東北革命文庫。紀念館還運用大屏幕顯示、景觀複原等現代手段,使往日的悲壯場麵重現,讓人觀後經久不忘。

1949年8月,劉少奇同誌去蘇聯回國途中,曾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參謁視察。

1953年1月1日,周恩來總理在哈爾濱參加中長鐵路移交儀式後,親臨烈士館參謁和視察,並親自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半個世紀以來,紀念館接待海內外觀眾已達2000餘萬人次。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其所在地曾經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處細菌戰研究試驗基地。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是在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證遺址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專題館,始建於1982年,於1985年8月15日在原“七三一”部隊本部大樓的東側正式對外開放。原館陳列照片120餘幅,陳列文物200餘件。新館於1995年正式建成,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五十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之際對外開放。該館主要包括罪證陳列館和罪證遺址兩大部分。現保存較為完好的遺址有23處,大部分分布在平房區,其中主要遺址有“七三一”部隊本部大樓舊址、南門衛兵所舊址、動力班遺址、黃鼠飼養室遺址等。罪證陳列館分16個部分,陳列廳使用麵積418平方米,陳列照片160餘幅,陳列罪證實物70餘件和大量見證人證言,這些證據有力地證明了當年日本軍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罪惡活動。

日本軍國主義為了吞並鄰國爭奪世界,於1927年召開了東方會議,製定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在製造“九一八”事變不久,就在哈爾濱市南郊二十公裏的平房秘密建立了細菌研究中心--“七三一”部隊,開始了慘無人道的用活人進行細菌實驗的罪惡活動。與此同時,又先後在東北的長春、華北的北京、華中的南京、華南的廣州和南洋的新加坡等地開設了大型細菌戰基地和工廠,在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細菌戰網絡。

“七三一”部隊瘋狂地研製細菌武器,大量繁殖鼠疫、霍亂、傷寒、炭疽和赤痢等傳染病菌,並用活人進行細菌實驗,他們試驗的細菌種類達幾十餘種,有灌菌試驗、菌液注射、毒氣試驗、冷凍試驗等,最為殘忍的是活體解剖試驗,在盤踞中國東北14年中,日軍就以細菌實驗的方法殘殺了成千上萬名中外反日誌士和無辜百姓,“七三一”部隊還先後在常德、寧波等地投撒細菌,使我國幾十萬民眾死於細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