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戰敗後,“七三一”部隊潰逃前自行炸毀了全部建築,銷毀了所有罪證。“七三一”部隊敗逃時還不忘繼續殘害中國人民,他們將染有鼠疫菌的老鼠放出,致使1946年平房地區發生了鼠疫,大批當地居民死於這場災難。

日軍潰逃後,“七三一”的核心資料一部分被帶回日本本土,一部分被燒掉、炸毀。據原“七三一”隊員介紹,回國途中行至朝鮮時,日軍軍官石井四郎對所有隊員下達命令:一、不許談軍隊履曆,嚴格保守“七三一”秘密;二、隊員間不許相互接觸;三、回國後不許任公職。“七三一”謎團在日方一側的大門從此緊閉。

1945年8月9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10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接到命令後開始潰逃,11日開始炸毀“七三一”的地麵設施,而此時監獄裏麵還關有400多人。日軍將這些人全部殺死後,把他們的屍體扔進在四方樓天井挖的大坑中,澆上汽油進行焚燒,然後將殘留的大塊屍體扔進鬆花江,通過炸毀四方樓將剩餘的屍骨掩埋起來。

當年的焚燒區是在150米×110米的一個方形區域,目前這個區域是個廣場,現在應該還有大量的屍骨埋在地下。由於四方樓遺址區一直沒有全麵挖掘,這個核心罪證現在還沒有被發現,目前隻能說這件事確實發生過,但是具體埋在什麼區域無法確定。

有資料證實,“七三一”部隊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裏,瘋狂研製鼠疫、傷寒、赤痢、霍亂、炭疽、結核等各種病菌,並在至少5000名中、蘇、朝戰俘和平民的健康人體上進行過包括活體解剖和各種生物菌培養在內的大量慘無人道的實驗,但這十多年間被試驗的具體人數和人種卻一直是個謎。

“七三一”部隊究竟做過哪些實驗,現在也無法完全掌握。從原“七三一”隊員口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做過的不同實驗總共有30多種,而實際不止這些。最有說服力的是當時的試驗報告和現在才發現過試驗報告,但得到的都是片段。比如發現的結核菌試驗報告,從1932年至1939年期間做的試驗報告共用了2874人做試驗,而類似如此精確的試驗報告幾乎沒有再發現過。

哈爾濱·哈爾濱烈士陵園

哈爾濱烈士陵園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哈爾濱市動力區體育街,總麵積4萬平方米。1948年11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朱瑞將軍靈柩葬於此地後,始稱東北烈士陵園。

1951年11月由國家修建了院牆和部分設施,使得烈士陵園初具規模,1952年9月19日改稱為哈爾濱烈士陵園。從1953年起,陵園先後為朱瑞、陳翰章和汪亞臣等15位烈士建立墓碑,並且鐫刻了碑文。1991年,陵園建立了革命烈士史料陳列館。

整個陵園由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靈堂和烈士墓等建築組成,“哈爾濱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是由前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的。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青鬆翠綠。這裏有墓碑18座,安葬著38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即東北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朱瑞、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麵軍指揮陳翰章、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軍長汪亞臣、鬆江軍區兼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盧冬生、戰鬥英雄王鳳江等17位烈士的陵墓,還有一座21位烈士合葬墓。

烈士事跡陳列館和烈士靈堂建立在朱瑞將軍墓的後側,陳列麵積300平方米。陳列館展出了朱瑞將軍和其他著名烈士生平事跡的珍貴曆史圖片、文字資料和實物。靈堂裏安放著141位烈士的骨灰盒,陳列著黑龍江省22814位烈士的英名錄和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跡文字說明。

哈爾濱烈士陵園自建園以來,始終牢記“褒揚先烈,教育群眾”的建園宗旨,采取一係列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目前,陵園已累計接待了國內參謁祭掃人員500萬人次,國外友人5000餘人次。

大慶·鐵人王進喜同誌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