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鄉音未改鄉情濃(2 / 2)

沈己堯教授不僅是一名曆史學家,同時還是一名圖書館學專家。他憑其雄厚的專業基礎,積其20多年的寶貴經驗,針對中國與西方隔絕30多年的實際情況,先後提出中國圖書館工作現代化十項構想和六個方向。這些是極富革新和前瞻性的創見。1979年初,他在美國《華僑日報》上發表了《圖書館現代化十項構想》一文,引起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方麵的重視,邀請他回國作了為期一個月的學術交流。他提出圖書館工作要專業化、標準化、製度化、大眾化、協作化和自動化的目標。他認為科技發展有賴期刊新知,要培養專業人才,做好翻譯,把世界創造的文明、知識經驗變為己有,注意做好出版商和圖書館的協作。他提倡廣建圖書館,使其成為發揚中華文化、重建民族自信心的基地之一。1987年他又撰寫了《圖書工作現代化的一些體會》的文章,就我國圖書情報工作的現狀、存在問題和改進辦法提出了寶貴意見。他的這些富於革新和原則性的創見受到很大重視。中國大學圖書館學係由1979年的2所發展到1987年的70所以上。

沈教授十分關心家鄉教育事業。每次回鄉探親都要到他的母校石正中學去看一看,與師生們交談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定勢,為同學講學,鼓勵同學們奮發自強。他先後捐款6次合計人民幣18.5萬元作為“沈己堯獎學金”。自1983年開設以來受助學生2164人次,領到獎學金的同學倍受鼓舞。此外,沈教授經常為母校圖書館寄來書刊資料,不斷充實“沈己堯圖書專櫥”。由於他的支持和鼓舞,使學校教與學更上一層樓。沈教授為家鄉教育竭誠盡力,立德建功,深深地感動著石正的父老鄉親。

沈教授情係家鄉,熱心公益,生活淡泊,平易近人。沈先生他不是富商巨賈,也不是官宦僑領。他是一介書生,用人學者,應當說不很富有,但他對家鄉的公益事業十分慷慨。當他聽到族人要維修祖屋,立即從海外寄來美金6000多元。每次探親回來他都要親自登門拜訪族中老人,共敘家常為親朋好友送些禮物,聊表心意。有一次他剛從海外歸來,便急於求見當地石正當年教他的淩讚元老師(構西人氏)。當見到師母時得知先生文革時慘死,潸然淚下,連連說道:“恩師難忘!恩師難忘!”沈教授就是這樣待人接物,淳樸自然,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隻求諄諄誨人,拳拳報國。

沈己堯教授無限的故鄉情懷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印證。“我心一片磁石針,不指祖國誓不休!”近半個世紀的海外漂泊,他沒有失去方向,他的腳步反而更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