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2)(1 / 2)

時代的需要與知識發展的要求,是要從現在有危機中救出科學、發達科學。實現的唯一方法,就是盡力推進哲學,使新哲學之光普照於全科學全思想界,驅逐哲學科學中一切機械論、觀念論的成份,使科學之發展決不可少的科學的哲學得盡其指導的作用,使現時不科學的科學得以變成純粹的正確的科學,同時也使不科學的哲學殘餘得以整個兒歸於烏有。

摘自楊伯愷《哲學與科學》《研究與批判》第2卷第4期1936年9月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

摘自毛澤東《實踐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261頁

馬克思主義隻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馬克思不能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就預先具體地認識帝國主義時代的某些特異的規律,因為帝國主義這個資本主義最後階段還未到來,還無這種實踐,隻有列寧和斯大林才能擔當此項任務。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地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後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摘自毛澤東《實踐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263頁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理論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現在列寧說過的一句話:“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然而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隻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摘自毛澤東《實踐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268頁

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於為爾後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辯證唯物論之所以為普遍真理,在於經過無論什麼人的實踐都不能逃出它的範圍。人類認識的曆史告訴我們,許多理論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了它們的不完全性。

摘自毛澤東《實踐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269頁

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鬥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曆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業無產階級成為曆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摘自毛澤東《矛盾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273頁

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係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係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這樣,唯物辯證法就有力地反對了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

摘自毛澤東《矛盾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276頁

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曆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釋宇宙,後來就被形而上學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對於辯證法曾經給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辯證法卻是唯心的辯證法。直到無產階級運動的偉大的活動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綜合了人類認識史的積極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的部分,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才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