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節節敗退(2 / 2)

清軍500餘人頑強抗擊,不幸被英軍炮火轟擊得傷亡慘重,但全軍仍然奮勇阻擊,與敵人多次短兵相接,戰鬥十分激烈。由於英軍來勢洶洶,炮火密集,金雞山終於被侵略軍所占領。

英軍右縱隊700餘人,於上午11時許,從招寶山登陸攻打西岸。激戰中,招寶山的炮壘,被“威裏士厘”號、“伯蘭漢”號、“布朗底”號和“摩底士底”號的炮火轟毀,防禦工事夷為廢墟,火藥庫發生爆炸,烈火濃煙直衝雲霄。浙江提督餘步雲率軍千餘不戰而逃。

英軍乘勢由山後的仙人洞上山,占據山上的威遠炮台,並由此以大炮俯轟鎮海。裕謙督軍千餘誓死抵抗,中午時分,英軍自東城緣梯攀登城牆,城中士兵和老百姓聞風而逃,裕謙自盡殉國,鎮海城失陷了。

按常理,鎮海的形勢和防禦力量應該說是比定海的情況好得多,而定海以彈丸小島,尚能與英軍血戰六晝夜,為什麼鎮海卻不到一天的時間就陷於敵手呢?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有餘步雲這樣的貪生畏敵的軍官,正是由於他據守的招寶山首先潰逃,才導致軍心渙散。

早在戰鬥打響前,餘步雲就已有畏敵表現,當裕謙召集兵勇們誓師時,他則托有足疾不下跪宣誓。英軍發動進攻後,餘步雲不在自己崗位上抗戰,反而無恥地向裕謙建議屈服英軍。

英軍對鎮海平民百姓進行了滅絕人性的“激烈的轟擊”,對人口稠密的近郊連續達兩小時的炮擊,殺傷大批手無寸鐵的中國人。強盜們一入城即開始進行大肆掠奪,見到什麼就搶什麼。他們殺光了城中所有能拿動武器的人,掠走和破壞了城中所有的武器和一切軍用物品,連鑄炮所用的200噸銅也被裝到運輸船上。在英國侵略者的踐踏下,鎮江城成為一片廢墟。

鎮海城陷,等於為英國侵略軍打開了大門,他們可以沿江而上,進一步侵犯寧被。

就在鎮海失陷後的第三天,英國侵賂軍司令巴爾克乘“複仇神”號汽船進駐寧波,當他獲悉寧波的守軍毫無戰守的準備時,於10月13日上午9時,發動戰船4艘、汽船4艘,載兵700餘人,沿江而行,於當天下午1時抵達寧波城下。

此時,到此躲避危險的餘步雲,一聽說英國的炮艦開了過來,嚇得驚慌失措,根本就不敢迎戰。英軍在寧波城如入無人之境。這個當時擁有60萬人口的浙江第二大城市——寧波,就這樣不戰而失守了。就連英國侵略者自己也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可以不發一炮,不傷一兵一卒,而唾手得到寧波,並且掠得“可供兩年之用的穀和十二萬元左右的現金和紋銀,堆著大堆大堆的錢,其價值當不可勝數”。

豺狼的貪婪是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的。隨著鎮海、寧波的相繼失守,英軍侵略者把魔掌一步步地伸向了中國的廣大領土,使清政府麵臨的戰爭局勢每況愈下,陷入了更為被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