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種類的蜥蜴有可抓握的尾巴,在行動時,尾巴可以纏繞著植物,使自己得到穩固,因此,它們相當於擁有“五肢”。變色龍是所知的種類中最典型的擁有這種適應性結構的蜥蜴,在樹棲和陸棲的許多種蜥蜴中也都具有這樣的適應性結構。在壁虎的一些種類中,它們可抓握的尾巴的下表麵長有跟趾部鱗片相似的鱗片,因此可以緊抓在植物上。一些種類的尾尖鱗片看起來像一隻爪,也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
蜥蜴尾巴的特征化改進,導致自斷或自動脫落這種獨特現象的出現,但偽裝或隱匿仍是蜥蜴逃生方法中最為有效的途徑。許多蜥蜴的圖案和體色都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鑿齒蜥蜴和變色龍可以通過釋放皮膚色素,在短短幾秒鍾內將皮膚顏色轉變成偽裝色。當蜥蜴靜止不動時,偽裝效果更加明顯。但是與捕食者(如哺乳動物、鳥類或其他爬行動物)正麵相遇時,蜥蜴也會采取許多其他行動和生理上的防衛策略來逃生。
蜥蜴動作的靈活性和迅速性不容置疑。當遭到襲擊時,大多數種類都會試圖逃脫,除了速度緩慢、身體笨拙的澳洲石龍子——它們會張開嘴,露出強壯的下顎和閃亮的藍色舌頭,並發出嘶嘶聲來恐嚇捕食者。
許多蜥蜴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地下度過的,並以此來躲避捕食者。生存在地下的主要有石龍子、盲蜥、平足蜥以及蛇蜥等。那些活躍在地麵的種類有時也會通過潛水、鑽洞或者陷入鬆軟的沙地中逃生。許多種類在夜間很活躍,因為那時它們潛在的捕食者很少出現。
小貼士
蜥蜴有時也會用“裝死”來逃生,或者讓身體變得很僵硬。當獵物奄奄一息或者身體僵硬,看起來像死掉時,許多捕食者就會停止攻擊。捕食者依靠獵物的動作提示來展開攻擊,一隻“死”蜥蜴當然不會有任何的提示。
許多蜥蜴是肉食動物,它們主要捕食昆蟲和其他小型陸棲脊椎動物,但是體型較大的蜥蜴通常會吃哺乳動物、鳥類和其他爬行動物。科摩多巨蜥為食腐和肉食動物,它們會捕食山羊甚至水牛這類動物。它們的牙齒側麵扁平,具有鋸齒形的邊緣,與食肉鯊魚的牙齒很相似,它們會將大型獵物軀幹上的肉逐塊撕下來。它們具有的高度靈活的顱骨使其可以吞下大塊的食物。秘魯鱷魚蜥以蝸牛為食,它們強壯的顱骨、有力的顎部肌肉以及類似臼齒的牙齒可以幫助它們弄碎蝸牛的殼。
在所知的所有蜥蜴種類中,隻有2%的種類為植食性動物。鬣蜥,特別是成體,會吃各種植物。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幾乎全部以植物為食,它們會潛入水下15米或更深的地方,以生長在臨近其柄息的岩石海岸的海藻、海草以及其他海生植物為食。吃樹葉和樹莖稈的蜥蜴通常有特殊的腸道結構,擁有可以幫助它們消化植物組織的細菌共生物。壁虎、石龍子、蜥蜴中的許多種類,其食物通常以昆蟲為主,但也以季節性生長的果實為食,這些果實更容易被消化。許多種類的蜥蜴成年時會改變它們的食譜,而且也伴隨季節性改變。
許多蜥蜴在遭遇到欲侵占其領地或具有挑釁性行為的同類或他類時,會發出威脅信息。改變體色、膨脹身體、張開顎、搖動尾巴,以及某些種類特有的頭部運動都是重要的恐嚇信號。當雄體之間或者與別的動物發生衝突時,變色龍有色的喉扇或垂肉就會變大。占據一片領地在許多方麵都是有利的,但是也會付出代價,比如由於重複出現在同一個地點,被捕食者捕獲的可能性也就相應增大。相對於不顯眼的雌變色龍來說,靠視覺捕食的肉食動物,比如蛇,會更多地捕食顏色鮮豔的雄變色龍。
當蜥蜴保衛領地或爭奪配偶時,通常會發生爭鬥。雄性海鬣蜥在交配季節開始時,會爭奪領地並與入侵的雄性猛烈爭鬥。當一隻海鬣蜥嚴加防範自己的領地時,附近的雄體就會更少地卷入與這隻海鬣蜥的領地爭奪戰中。體型較大的雄海鬣蜥通常會占據較大、較好的領地,它們交配的機會也更多。求偶行為是交配儀式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種類的雌體也會占據領地並相互爭鬥。
沙漠裏的蟾頭蜥——沙蜥
沙蜥又叫“蟾頭蜥”。爬行綱,鬣蜥科。約有38種,分布在西南亞、中亞及我國西部;我國有12種,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以及陝西等地。
牆壁蜥蜴和沙蜥蜴有時被人們稱為真正的蜥蜴,在它們的棲息地是最活躍和最常見的爬行動物。在歐洲大部分地區、亞洲和非洲,從熱帶森林到北極圈附近都有它們的身影。但是在地中海盆地、南北非洲的幹旱和半幹旱地區、近東和中東地區,這類蜥蜴的種類最為多樣。它們大多數陸棲或者是棲息在岩石問,然而它們中也有草上爬行的、穴居或樹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