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底,我從新華社記者崗位上退休後,閑來無事,又不想擱筆輟耕,便根據我早年曾係統學習過的中醫專業和有關醫療衛生方麵的采訪積累,開始了新的寫作生涯。經過幾年的努力,撰寫出版了《皇家醫事》和《皇家養生》兩本書。之後,朋友們認為我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開頭,建議我乘勢前進,用記者的眼光和文筆把皇家係列作品繼續寫下去。於是,就有了擺在讀者麵前的這本《皇家性事》,它可以說是前兩本書的姊妹篇。
溫故而知新。寫作本書之前,我這個采訪了30多年現實生活的老記者,回到故紙堆中,開始采訪曆史、認識曆史。從2008年春到2009年夏的一年多間,我鑽進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北京市石景山區圖書館,博覽群書,尤其是博覽中國通史和有關曆史專著,輯錄皇家性生活方麵的典型資料,直到沒有新的發現為止。這期間,我翻閱了幾十部、上千萬字的曆史書籍。一些青年人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很投入地讀書,不禁投來好奇的目光。經過廣泛的閱讀,加上原有的積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慢慢地一個獨立的著述體係在我的腦海裏逐漸清哳起來。又經過反複推敲和思考,終於形成了現在本書的結構。我常笑對朋友說,寫一本書,就像女人生一個孩子那樣辛苦,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采訪就是十月懷胎,而寫作則是一朝分娩。
孟子曰:“食、色,性也。”是說吃飯和性生活都是人的本性。皇帝當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當我走進他們私生活的秘密世界後,我發現堂堂皇宮原來是一個錦衣玉食的悲慘世界。在三宮六院的背後,是許多皇帝的墮落和短命,是江山社稷的大不幸,是廣大宮女的血和淚,是人與人之間的妒嫉和仇恨,是種種鮮為人知的陰謀和罪惡。因此,我在書中情不自禁地對皇室的超級一夫多妻製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坦率地談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寫作“皇家性事”這樣的題材,需要曆史知識和醫學知識兩方麵的儲備。說來也巧,我同這兩個方麵都不太陌生。早年在甘肅中醫學校期間,雖然適逢文化大革命,但我還是拚命讀書,四年中不僅熟讀了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這部“天書”,還能背誦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以上四部醫書被稱為中醫學的四大經典。學習中醫的同時,也涉獵了不少西醫知識。後來雖然棄醫從文,但當過多年的文教衛生記者,並一直同中醫界保持著聯係。特別榮欣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結識了一位優秀的“北京醫生”,現已著作等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宮醫案研究的發起人和開拓者陳可冀先生,並由此與清宮醫案進而與中國曆代皇家醫案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些年來,我同陳先生的聯係一直沒有中斷,經常可以讀到他的大作,也能接觸到他的一些高徒,因而受益匪淺。在此我要深切感謝給我提供了大量材料的陳可冀院士和他的弟子們;感謝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北京石景山區圖書館,他們為讀者創造了良好的讀書環境。至於曆史知識,我隻能邊幹邊學,邊學邊思。好在文醫不分家,有了一定的中醫文化知識,讀起史書來並不費力,也容易從中抓住自己需要的東西。總之,醫學的積累,曆史的研讀,賦予了本書的科學內涵,使我避免了說外行話的尷尬。
當然,本人並不是有關方麵的專家,僅僅是一個“萬金油”而已。書中必有錯漏之處,敬希專家學者教正、批評。
屈維英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