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別集類

蔡中郎集十卷,外集四卷

漢蔡邕撰

清鹹豐二年(1852)楊氏海原閣仿宋刻本

三冊

唐五代別集類

路文忠公全集十卷

唐駱賓王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鬆林宗祠刻本

四冊(一函)

李太白文集三十卷,附六卷

唐李白撰;清王琦輯注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寶笏樓刻本

十六冊

仿宋批校本韋蘇州全集十卷

唐韋應物撰

清宣統三年(1911)澄衷學堂石印本

六冊(一函)

陸宣公集二十二卷

唐陸贄撰

清雍正元年(1723)年羹堯積雪齋家刻本

六冊

孟東野詩集十卷

唐孟郊撰;宋國材、劉辰翁評

明淩蒙初刻朱墨套印本

六冊(一函)

柳文四十八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

唐柳宗元撰;唐劉禹錫輯;明莫如士校

明嘉靖間(1522一1566)刻本

八冊

白口,左右雙邊,十一行二十二字。

白香山詩集四十卷,白文公年譜一卷,白眷山年譜一卷

唐白居易撰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隅草堂刻本

十二冊

樊川文集二十二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

唐杜牧撰

明初(1:368一435)刻本

六冊

文集序第一頁大黑口,序第二頁上書口有字數,下書口有刻工姓名。白口,左右雙邊,十行十八字,版心上方有字數,下有刻工姓名,計:玉山、蘆、一香、九香等四十二人。(據王重民著《中國善本書提要》第七十五頁左記載上述刻工均為元代末年刻工。故本書是為元刻明印,白棉紙印。)

樊南文集補編十二卷,年譜訂誤一卷

唐李商隱輯;清錢振倫等注

清同治五年(1866)望三益齋刻本

四冊(一函)

宋別集類

王臨川全集一百卷,目錄二卷

北宋王安石撰

清光緒九年(1883)小鄉嫋山館刻本

十六冊

王臨川全集一百卷,目録二卷

北宋王安石撰

清光緒九年(1883)小鄉媛山館刻本

十二冊(一函)

重刊明成化本東坡七集一百十卷,東坡集四十卷

北宋蘇軾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寶華庵重刻宋淳熙本

四十八冊(四函)

濟南集八卷北宋李薦撰

清同治、光緒間(1862一1908)宜秘館刻本

渭南文集五十卷

南宋陸遊撰

明末(1621一1644)毛氏汲古合刻本

十冊(一函)

葉水心先生文集二十九卷

南宋葉適撰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十二冊(一函)

廬陵文丞相全集十六卷

南宋文天祥撰

清乾隆二年(1737)刻本

十二冊(二函)

古文苑九卷

北宋孫巨源輯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

一冊

金別集類

遺山詩集二十卷

金元好間撰

明末(1621一1644)毛氏汲古合刻本

十二冊

元別集類

黃楊集二卷

元華棲碧撰

清光緒十四年(1888)存裕堂刻本

一冊

明別集類

遜誌齋全集二十四卷

明方孝孺撰

明萬曆四十年(1612)刻本

二十四冊

五泉詩集四卷,屈安人詩一卷

明韓邦靖撰

清光緒間(1875一1908)刻本

三冊(二函)

韓邦靖,陝西朝邑(今大落縣)人,明正德三年進士。在工部郎中任內,因懺言而下獄。嘉靖初起用山西左參議。三十六歲病卒。

康對山先生文集十卷

明康海撰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六冊,又一部

康海,字德涵,號對山,沂東漁父,陝西武功縣人。弘治十五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殺後,他因名列劉瑾黨而免官。有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沂東樂府》、詩文集《康對山文集》以及《武功縣誌》等。

重刻呂涇野先生文集三十八卷

明呂栴撰

清道光十二年(1832)西安關中書院刻本

十二冊(一函)

楊椒山全集四卷

明楊繼盛撰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章氏刻本

四冊

韓苑洛集十二卷,別集十卷

明韓邦奇撰

清道光八年(1828)西河書院刻本

八冊(一函)

韓邦奇,字汝節,號苑洛,今陝西大荔縣人。正德三年,韓邦奇考中進士,先後任吏部考功主事、員外郎、浙江按察司等職。嘉靖八年,又詔韓邦奇爲山西巡撫。嘉靖二十三年調任總理全國河道,後都察院右都禦史,不久,又遷爲南京兵部尚書。嘉靖三十四年冬,關中發生強烈大地震,七十七歲的韓邦奇遭難於這場大地震。他的主要著作有:《苑洛集》、《苑洛誌樂》、《大同記事》、《禹貢詳略》、《性理三解》、《易占經緯》、《書說》、《易說》、《律呂新書直解》等。

韓苑洛全集二十二卷

明韓邦奇撰

清道光八年(1828)西河書院刻本十冊(二函),又一部

谿田文集十一卷

明馬理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宏道書院刻本

六冊

馬理,字伯循,號谿田,陝西三原縣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光祿寺卿,關中理學傳人,曾主講於宏道書院。

歸震川先生全集三十卷

明歸有光撰

清乾隆四十八年(口83)歸景灝刻本

十二冊(一函)

張太嶽全集四十七卷,首一卷

明張居正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章氏刻本

十六冊

李氏焚書六卷

明李贄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國學保存會鉛印本

敞篋集二卷

明袁宏道撰;明徐柏齡校

明崇禎二年(1629)刻本

一冊,殘,存下卷

馮少墟集二十二卷,續集四卷

明馮從吾撰

清康熙十二年(1673)盩厓李氏刻本

二十六冊

鹿忠節公集二十一卷

明鹿善繼撰

清初(1644一1735)刻本

六冊

清別集類

金聖歎科場雜記四卷

清金聖歎撰

清(1644一1911)手抄本

四冊(一函)

鬆花庵全集十二卷

清吳鎮撰

清宣統二年(1910)刻本

六冊

夏峯先生集十四卷,補遺二卷

清孫奇逢撰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梁書院重刻本

八冊(二函)

施愚山先生全集九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