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結構與過程(1)(1 / 3)

自費孝通先生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以下簡稱多元一體論)近20年來,為什麼一直處於共識與分歧並行的態勢?毫無疑問,費老的多元一體論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整體性宏觀研究的典範,是中國話語的具有國際意義和價值的創新之作。但是,中華民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的圖景究竟是什麼樣子?從古到今中國曆史上先後出現過的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萬的族群或民族是如何從多元走向一體的?在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滾雪球中又是如何完成民族認同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建構又如何實現匹配上的“美美與共”?凡此等等問題,如果不加深化和細化的研究,那麼:

有的學者認為56個民族稱民族,中華民族也稱民族,不好理解;尤其是譯成外文,中華民族不用多數格,與56個民族一樣用單數挌,外國人無法理解。

有的學者擔心在製定政策和宣傳中,如果把中華民族說成是一個民族,可能在少數民族中引起誤解,以為是用中華民族來掩蓋少數民族的存在。

有的學者認為中華是國家的名稱,中華民族過去與漢族是同義詞,現在用來指中國各民族,應該是中國各民族的意思。

有的學者認為在國外,華人和華僑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其中包括少數民族,他們也覺得不好理解。

更多的學者認為漢族、藏族、回族、滿族、瑤族等民族都是多元一體的。“多元”是指民族來源是多元的,各地區也發展不平衡,文化、習俗、語言、宗教等方麵也呈現多元的特點;“一體”是不管來源如何,經濟、文化、習俗、語言宗教等方麵有何差異,都認同為一個民族。如果是這樣,中華民族的“多元”是指當代中國的56個兄弟民族,但中華民族還沒有形成為一個民族,不能稱為一體。如果是指祖國的統一不可分裂,中華各民族都要為祖國的完全統一而奮鬥,大陸上各民族都要支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道路,那麼,改為“中華各民族的多元一體”、“中國各民族的多元一體”或“中華各民族的多元一統”就比較好懂一些,也確切一些;說“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一體”是指什麼?難理解。

九九歸一,所有對多元一體論的不理解和質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多元一體理論內涵的本質是一種結構論,而如果再加上從多元走向一體過程論的詮釋和解讀,一些不理解和質疑就可能迎刃而解。

一、多元一體論內涵的本質是結構論

細讀費先生的多元一體論,人們不能否認費先生也談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過程。他論述過多元的起源到新石器文化多元交融和彙集,接著又論述了凝聚核心漢族的出現和地區性的多元統一,以及中原地區民族大混雜、大融合,北方民族不斷給漢族輸入新的血液,同時又論述了漢族同樣充實了其他民族、漢族的向南擴展和中國西部的民族流動。竟管如此,人們在解讀和評價多元一體理論時仍然把這一理論內涵本質的焦點聚集到了結構論上。

早在1990年周星就在《北京大學學報》上撰文分析了多元一體論的結構論特征,他說:“就中國民族學中民族分類與民族範疇的多義性而言,有必要以中國民族構成的多層次觀點予以閘釋,基於不同層次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便可以導出中華民族整體觀的理論。顯然,中華民族以超越中國各基本民族單位的族際聚合為特征,基於各基本民族單位的共生共存、文化中的共同因素與共同曆史命運而成立,她雖然是在近代與列強的對抗中形成為自覺的民族實體的,但卻有著真正豐厚的曆史基礎與文化共識。近現代以來日益成長著的與現代化大生產相聯係的族際經濟生活以及中國在當今世界所麵臨的發展挑戰,都將促使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進一步實現。包括各基本民族單位及其文化的“多元”在內的中華民族的“一體”,從自在到自覺與自為的曆史進程,或許並沒有完結,她還在持續之中。這個“一體”以“多元為前提,而不是以“多元”為代價,在這個“一體之中,並不是絕對的同質,在族源、結構和層次上的各民族“多元,恰恰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創造的源泉。”

林耀華也從結構論的層麵肯定了多元一體論,他說:“費孝通教授確立了多元一體這個核心概念在中華民族構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從而為我們認識中國民族和文化的總特點提供了一組有力的認知工具和理解全局的鑰匙。”

協助費先生完成多元一體理論建構的陳連開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修訂本)》的《跋》中就說:“《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費老對中華民族結構的高層次概括,是對中華民族形成研究的新開拓,並已為此項研究創立了核心理論。”很清楚陳連開把多元一體論定位在結構論上。

徐傑舜1999年在《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的《題識》中說:費孝通先生曾說:“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的要點是五十多個民族單位是“多元”,中華民族是“一體”。事實上,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正是建立在漢民族的“多元一體”上的,因為漢民族這個雪球的“一體”,是由許多大、小族群的“多元”組成的。而漢民族這個雪球又具極強的整合性。在漢民族形成和發展的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中,一切外來的因素都逐漸變成漢民族這個雪球整體的一部分。在這種整合狀態中,漢民族“一體”內的各個族群單位有著相互的聯係,他們互助認同、依賴而成為一個整體。這個認識也是把多元一體論視為結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