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以後,丁零興起,到魏晉南北朝時,發展成為敕勒,其與從鮮卑慕容部中分離出來的吐穀渾共同開拓著西北。此後,突厥人從敕勒中脫穎而出,在隋唐時代,成為開發西北的主角。與此相間,南北朝末期黨項羌初露頭角,經隋唐兩代的發展,到北宋時,已成為開發西北有影響的角色。
西北的曆史風雲幾經突變,繼丁零、敕勒、突厥之後,開發西北新疆地區的主角又換成了回紇(後改稱為回鶻)。但曾幾何時,其又被從敕勒中分化而出的黠戛斯擊滅。從此開始了對西北新疆地區開發史有重要影響的回鶻的西遷,其中最有意義的是西遷回鶻從9世紀開始與早就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遊牧的突厥語各部,以及西漢以來移居到這裏的漢人融合,以及南疆地區操焉耆、龜茲、於田語的人,以及後來遷徙來的吐蕃人等的加入而形成了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為維護祖國的統一,開拓新疆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遠的不說,僅從清代開始維吾爾族就站在反分裂鬥爭的前列,如在平定準噶爾部達瓦齊叛亂時,遷居河西的維吾爾族人民及哈密、吐魯番等地的維吾爾族人民,不僅一路從軍,隨軍至伊犁作戰,而且還獻出大批的馬、牛、羊和衣物等支援清軍。當清軍至伊犁時,伊犁的維吾爾族人民也紛紛掙脫達瓦齊的奴役和控製,從軍作戰。當達瓦齊逃往南疆時,烏什和卓霍集斯設計誘捕了達瓦齊。至此,達瓦齊政權瓦解。在平叛戰爭中,喀什噶爾和卓玉素甫在清軍到達伊犁之前,就發動了反對準噶爾貴族統治的武裝起義。隨之,葉爾羌、和闐等地的維吾爾族人民也響應了起義。從而,有力地配合了清軍的進攻。
又如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時,哈密維吾爾族首領玉素甫率軍跟隨清軍作戰。吐魯番的額敏和卓,鄂對及其子鄂斯滿和拜城的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等維吾爾族首領也率部參加平叛。鄂對還擔任清軍的參讚大臣,為清軍進攻庫車作向導,率部與清軍一起圍困庫車達3個月之久。當庫車城被清軍攻破,叛軍分路潰逃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後,清軍又派遣鄂對率領維吾爾和滿漢軍去招撫和闐、莎車、葉城等地的人民時當地的伯克和維吾爾族百姓都熱烈歡迎鄂對聯軍的到來,接受清政府的招撫,並配合清軍作戰。而鄂對等僅帶數百名官兵,堅守和闐達三個多月之時,鄂對的妻子熱衣木哈恰以馬百匹支持和闐,還和阿克蘇伯克等派出維吾爾族士兵與清軍援兵同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6月,當清軍分兵兩路乘勝追擊大小和卓叛軍時,額敏和卓為清軍一路指揮,向盤踞在喀什噶爾的大和卓進攻,鄂對和霍集斯協助清軍進攻盤踞在葉爾羌的小和卓霍集占,致使大小和卓敗逃至帕米爾高原而亡。
維吾爾族不僅反分裂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在反對外來入侵的鬥爭中也站在鬥爭的前列,如1830年反浩罕入侵時,和闐阿奇木伯克伊斯瑪依爾,不但自備軍糧30萬斤,而且還向來援清軍捐馬1585匹,苜蓿草42000束,蘆草72000束,柴9500馱,羊500隻,麵4000斤。當戰事開始時,伊斯瑪依爾調和闐6城維吾爾馬步1000人守護五家灘;派其子阿不都邁裏普策勒等帶領維吾爾官兵2000名守衛雜瓦軍台。另外,和闐又有3000餘維吾爾族官兵防守各路軍台,使得敵軍不敢冒犯。凡此等等,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