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作為一道美味菜肴,不僅早就成為享譽華夏的一道名吃,而且也已名揚四海,被世界所熟知了。關於這道菜,曆史上有著許多有趣的話題。
宮保雞丁是四川、貴州、山東等地風味的著名菜肴。製作這道菜時,需要選用肉質細嫩的童子雞丁,再配以上好的辣椒和花生為輔料。此菜中的雞肉細嫩,花生酥香可口,肥而不膩,辣而不燥,深得世人的喜愛。1986年,中國第一次參加盧森堡第五屆美食展覽及世界杯烹飪大賽時,就是以宮保雞丁這道菜打頭陣,結果贏得讚譽和褒獎。從此,宮保雞丁走向了世界,成為世界各地的中餐餐館中必備的保留菜品。
“宮保雞丁”的得名
宮保雞丁的得名,與清朝鹹豐時期進士丁寶楨有關。宮保是中國古代的官名,又稱太子少保,是輔導太子的官。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人,清朝鹹豐三年中進士,曾任山東巡撫,1876年升任四川總督,封太子少保。貴州平遠向來以炒製雞丁著稱,據說丁寶楨從小喜歡吃用雞肉和辣椒等菜爆出的菜肴,特別是家廚做的辣子雞丁,鮮辣滑嫩、口味獨特。
他在山東任職之時,就經常命家中的廚子製作“醬爆雞丁”等菜肴。當上四川總督之後,他又特別喜歡用天府花生、嫩雞肉、辣椒製作的炒雞。每次設宴,他定會讓廚師烹製此菜。即使是回故鄉貴州省親,他也對家裏人要求:“各位不必破費,隻上炒雞即可。”並且讓家裏人把辣椒、花生放在其中同炒。漸漸的,丁寶楨愛吃雞丁的習慣被人們所熟知了。因為丁寶楨官居總督,當時人們尊稱為“宮保”,加上他在山東任按察使時剿撚有功,被朝廷封以“太子少保”頭銜,人們便將丁寶楨愛吃的這道菜稱作“宮保雞丁”。此菜在丁寶楨任四川總督之時就已經名揚省內,清末民初,這道菜更是風靡了全中國。因丁寶楨曾經在多地為官,四川、山東、貴州都將這道菜列入到了本地的菜係當中。
用製作“宮保雞丁”的手法判案
宮保雞丁的傳統做法最講求快速和麻利。因其所選主料是鮮嫩的童子雞肉,所以殺雞、燙雞、剔雞、切丁都十分簡單。烹飪這道菜時,要用熱油大火,迅速翻炒。據說,烹製這道菜的過程最少隻用兩分多鍾即可完成。所以,有人將宮保雞丁製作過程中麻利和快速的特點,與丁寶楨處決當時大太監安德海使用的快刀斬亂麻的手法聯係起來討論,更給宮保雞丁這道菜肴增添了戲劇性的色彩。
晚清時期,慈禧太後有個非常寵愛的太監,名叫安德海,人稱“小安子”。清廷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太後與慈安太後垂簾聽政,安德海也隨之成為了在宮中地位顯赫的大人物,他為人飛揚跋扈,囂張異常。清朝祖上留下的製度是不準許內監出京的,在1869年,安德海不僅秘密出京,還到處作惡,橫行欺壓百姓,恣意謀取私利。此時,丁寶楨正在山東任職巡撫。丁寶楨為人剛正不阿,聽到安德海在山東德州囂張滋事的消息以後,立即就給恭親王奕上了一道奏折。奕。平時也很看不慣安德海的為人和品行,便立即帶著丁寶楨的奏折去見慈禧太後。當時的慈禧太後正在聚精會神的看戲,奕。就將此奏折交給了慈安太後。慈安太後對安德海的行為非常生氣,就和奕。商議由軍機處擬旨,命令丁寶楨秘捕安德海,並且要就地處決。丁寶楨於是就幹淨利落地處決了安德海,等慈禧太後發諭旨救安德海時,安德海早已是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