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研究人類起源的著名而重要的科學考察基地,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曆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過程。1987年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遺址是中國主要的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約50千米的房山區周口店村旁的龍骨山上。距市區48公裏。這裏地處山區和平原的交界處,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70萬年前,北京人的祖先就是在這些洞穴中生活、藏身和保存火種的。
“北京人”遺址的發掘
1918年,瑞典地質學家約翰
古納
安特生到周口店一帶進行考察旅行。1921年,他又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奧托茨丹斯基等人考察龍骨山北坡時,發現了更豐富的埋葬化石的地點,這就是著名的周口店第一地點——“北京人”遺址。之後又有多名學者來此挖掘。1927年加拿大學者步達生對周口店進行正式挖掘。並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1929年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此發掘出土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距今約60萬年。這消息一公布,立刻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33年,在裴文中先生的主持下,在龍骨山山頂洞穴內又發現了人類化石,距今約1.8萬年。它們大約代表著十個人的遺骸,其中有三個完整的成年男女的頭蓋骨,被命名為“山頂洞人”,屬晚期智人,具有原始蒙古人種的特征。1973年,在龍骨山東南角還發現了介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之間的古人類牙齒,距今約10萬年,被命名為“新洞人”。
揭開人類曆史的序幕
早在舊石器時代的初期,“北京人”已懂得選取岩石,製作石器,用它作為武器或原始的生產工具,在與大自然進行鬥爭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原始的工具從事勞動,這是人和猿的根本區別所在。
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裏,發現厚度達4~6米、色彩鮮豔的灰燼,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學會保存火種的方法,是人類由動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標誌。
周口店出土文物
周口店第1地點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已下挖了40多米。宛如一口深井。但已挖堆積還不到全洞堆積物的一半。從早期的挖掘開始,“北京人”化石從第二層至第三層均有發現,共出土骨頭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股骨7件、脛骨1件、肱骨1件、鎖骨和月骨各1件,另外還有一些破片。這些“北京人”遺骨分屬四十多個體。但絕大多數化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下落不明,成為考古界的謎團。
目前所知的化石,保存在我國的有七枚牙齒、一段肱骨、一段脛骨、頂骨和枕骨各一件,另外還有一具保存完好的下頜骨;1927年以前發現的三枚牙齒則在瑞典。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石器,主要分為兩種:錘擊石器和刮削器。這類工具發現亦不少,保存在周口店博物館。
延伸閱讀
山頂洞人的生活
有人依據山頂洞人發掘成果繪製的一幅想象畫,反映一個氏族中的男女老少共同勞動、共同生活的情景。畫麵右邊有一婦女手持骨針用獸皮縫製衣服,他們不再赤身露體了。畫麵中間一人用火燒烤食物,表明山頂洞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這比過去隻會保存天然火種又前進了一步。畫麵上方一人身背野兔和一條大魚,左手還提著一隻獵物,說明山頂洞人除了獵野獸和采集果實以外,還以魚類等水生動物作為食物。畫麵左邊一位老人左手持尖狀器,右手拿一圓形貝殼,好像在教他身旁的人如何鑽孔。畫麵最下方的小孩子,身上戴著項鏈,他正在用心地將一些帶孔的小石子、獸骨、海殼等穿連在一起,反映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了審美。整個畫麵,人物分工明確,人人平等,他們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過著豐富多彩的氏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