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融日常生活與養性為一體——飲茶文化(1 / 1)

飲茶在古代中國不但流行於上層社會,而且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把茶列為日常生活中的七件大事之一,可見飲茶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之重。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曆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曆史。

茶的起源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采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說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髒”,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嚐藥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說“神農嚐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然都是傳說,但有一點卻值得注意,“茶”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藥”用效果。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茶”泛指各種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在食醫合一的曆史時代,茶類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早已為人們發現。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飲品發展成生活中日常的的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茶經》正是在這種氛圍中誕生的,《茶經》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文化滲透了宮廷和民間,和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一樣成為中國的符號。

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和娛樂聯為一體。茶文化是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擴大的。中國的茶文化注重品味節操,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第一部茶文化典籍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麵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唐朝的茶學大師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的曆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茶道發展史上的劃時代巨著。它不僅是一部精辟的農學著作,而且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生活中普通的飲茶行為升格為具有哲學與美學根基的精神文化。它的出現對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發展是一次重大的推動,對世界茶文化的發展也擁有巨大的意義。

作者詳細收集曆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曆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製、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最珍貴的是作者還留下了大量的插圖資料,對茶葉的形狀,紋理都有極其詳細的描述,是研究茶學的重要依據,使茶葉生產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基礎。

茶的社會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和發展經濟貿易等。

延伸閱讀

普洱茶的傳說

據說普洱茶生於深山,且茶樹高大,山地地勢險要,極難采摘,山中猴群常集聚於茶樹。

一天,采茶人結夥攀岩采茶,遇到猴群騷擾,行進受阻,無奈,以石塊擊打猴群,猴群四散,立即爬上茶樹,並以茶葉團還擊。采茶人停留觀望,見猴子將茶葉采下放入口中潤濕,掌壓成團,隨即扔下擊打采茶人。茶團緊密,茶香宜人,采茶人欣喜萬分,繼續來往還擊,直至天黑方罷,采茶人收獲可想而知。

眾人下山返鄉,個個如獲至寶,茶團久放不見腐爛、黴變,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茶鄉耳聞目睹,成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