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還是撤?”
在曹操提出這個問題後,麵對千餘名衝鋒陷陣的黃巾兵士,第一個做出回應的卻並非孫堅——盡管這頭江東之虎的態度是不言自明的——而是袁紹袁本初。
這金甲將軍一把摘下頭上的金盔,惡狠狠的摜在地上,摔出鏘然一響:“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遁逃而苟活?!”
“你說的好像我就怕死似的……”
曹操翻了個白眼,拔出腰懸的寶劍——隋和覷的真切,那把劍刃上銘有“倚天”二字——而孫堅則緊了緊手上纏裹著的麻布條,又重新把長刀歸回右手,放聲大笑。
“正合我意。上吧,諸位!”
在這名意氣風發的江東猛虎身側的,是個雙目圓睜橫眉立目,手使狼牙棒的沉默大漢;而在這大漢的身後,幾名雄壯的武將紛紛運使武藝,各報名頭。
“神弓開,箭火熾;吃我夏侯妙才一箭!……”
“江東黃公覆在此,還要命的快滾開!”
“某家顏良,誰能擋我!……”
所有人都在咆吼,就連沒有名頭可報,肯定也談不上有什麼武藝的隋和,也不禁放聲厲喝;而這千萬句話語,最終凝結成一個字。
“殺!!”
三十四籌好漢,向著千餘名敵軍,衝了過去。
如虎入羊群。
就便不考慮“登台拜將”這件隋和迄今也沒搞清楚具體運作方式及屬性的怪異加成,僅僅是這些人中,就有將近一半留名青史,——孫堅、夏侯惇、夏侯淵、文醜、黃蓋、顏良、程普、曹操、曹洪、袁紹……
而他們麵對的,不過是些許草草成軍的黃巾信徒,在今天以前甚至未必接觸過刀槍。
當然,人群之中總有些或漢軍軍官,或鄉間輕俠出身的小頭目,帶領著部隊奮勇抵抗;然而當第十四個敢於站出來穩定局勢的人,被橫空飛來的一箭當麵射倒時,由人海湧起的大潮,也就變得平靜多了。
盡管如此,敵人依舊是殺不完的;越向校場中心突進,賊兵的數目就越多。
而三十四個人裏,已經折損了兩個殿後護衛的義從。
(再這樣下去,多半會被耗死……)
隋和環視了一眼四周——現今這個三十二人組成的小圈子,已經不能圍成一個中心不受幹擾的堅實壁壘;別說曹操和袁紹兩位曆史名將,就連一開始便以文士身份得到保護的隋和,也不得不拔劍在手,小心警惕——突然大喊起來:“張角!別再讓你手下的信徒送死了,有本事的親自出來!縮在背後讓手下送死,這是想登上帝位的態度嗎?!”
聲音在嘈雜的戰場上,並沒能傳出多遠;然而這一嗓子喊過之後,曹操回過頭來,麵帶讚許,旋即跟聲怒罵:“大丈夫寧臨陣鬥死,肖此兒女之態何為?!……大家一起喊!”
大多數人沒反應過來。即便是曹操帳下的武士們,也把後半句叫起來有些拗口的話省去了。
“大丈夫當臨陣鬥死——————————!”
黃巾信徒們的腳步變得遲疑而緩慢。
的確,他們是在為誰而戰呢?如果能夠用性命拚來一場榮華富貴,那麼賭上性命去攔這幫殺神是值得的;如果說自己的鮮血能用來鋪平這個世道,讓自己的後輩們過上好日子,倒也還算可以接受,但如果……
沒有一個人想到接下來的想法。
信徒們的神情重新變得莊嚴,從隋和等人的身前如同心圓般退開,重整了包圍的態勢;而在眾人的正前方——也就是那麵“蒼天已死”的大旗的所在方向處,人海平滑的分開。
一個身形頎長,著一身土黃色長袍,手持藜杖的中年男人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