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送子觀音和碧霞元君(1 / 1)

在遠古時代,人們把生育現象看得非常神秘,向神靈祈子是最普遍的一種求子方式,民間虛造有主管生育的神靈、偶像,送子觀音與碧霞元君即是人們企盼子嗣必拜的神靈。

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隻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得子。碧霞元君更是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療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所以舊時婦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不僅在泰山有廟,在各地也建有許多娘娘廟。這種信仰至今仍很興旺,人們仍不辭勞苦登上泰山絕頂,許願還願,向其祈禱,香火不斷。

送子觀音

送子觀音的形象是中國佛教所創造的。《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是民間送子觀音的由來。

據說,晉朝益州有個叫孫道德的人,年過五十,還沒有兒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間,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對他說:“你真想要個兒子,一定要誠心念誦《觀世音經》。”孫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議,每天念經燒香,供養觀音。過了一段日子,他夢見觀音,菩薩告訴他:“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兒子了。”不久,孫夫人就生了個胖乎乎的男孩。

《異祥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南朝宋代濟陰有個名叫卞悅之的居士,行年五十,沒有兒女。娶妾幾年,妾也沒有懷孕。卞悅之便向觀音菩薩祈求繼嗣,發願頌《觀音經》一千遍。從此每天念經,將滿一千遍時,妾已懷孕,不久便生下一個兒子。

相傳,古時南京大寧坊有個叫王玉的人,年過四十無子,於友人馬公酌家神前,見到一部《白衣觀音經》,便專心致誌地念起來。以後每天都念,從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他的嶽母劉氏夢見一個白衣人,頭戴金冠,抱著一個嬰兒,對她說:“我給你送聖奴來。”劉氏接過嬰兒,抱在懷裏。第二天,她女兒即生下一個兒子,模樣和夢中白衣人送來的嬰孩一樣,於是就為這個孩子取名“聖僧奴”。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來曆,傳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嶽觀時,曾經預先派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還有一種傳說,碧霞元君為華山玉女。但—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據明代王之綱《玉女傳》:“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據《玉女卷》稱,碧霞元君是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的女兒石玉葉修道成仙,憑靈泰山。

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倒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山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回禦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麵,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嶽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延伸閱讀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女詩人。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關於花蕊夫人的美麗傳說。後蜀國王孟的

子花蕊夫人很喜歡

蓉花,孟

就為美麗的花蕊夫人在城裏城外種滿了

蓉花。不久,宋朝軍隊打進後蜀國,孟

投降,花蕊夫人也被俘虜。宋朝皇帝趙匡見花蕊夫人十分美麗,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討厭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宮但不忘故主,繪孟畫像私掛奉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

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於是從宮中傳到民間。到了晚清,民間把張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被尊為送子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