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壽在中國民間被視為天上三吉星,福寓意五福臨門,祿寓意高官厚祿,壽寓意長命百歲。中國民間喜歡將三星作為禮儀交往和日常生活中象征幸福、吉利、長壽的祝願,有“三星高照”之說。
有福、得祿和長壽三個目標,一直是中國道教信徒和普通民眾追求的共同理想。明代以來,民間對福祿壽三星的奉祀經久不衰。道教宮觀盡管少有專門設立的福祿壽三星君殿,但是單獨供奉壽星的仍較普遍。
福祿壽的傳說
據傳,福神原為歲星,即木星,後逐漸人格化。一說源於五鬥米道(東漢張陵所創)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為天官賜福之說。一說福神為唐道州刺史陽城,因其有抵製進貢侏儒的善政,遂被尊為福神。
傳說,祿星原為文昌垣的第六星,後被賦予人格,附會為張仙。一說張仙為五代時在青城山得道的張遠霄,一說為後蜀皇帝孟昶,即送子張仙。
壽翁也始於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中的頭二宿,為列宿之長,故曰壽。另一說為南極星,故壽星又名南極仙翁。
明清以後,民間常將福祿壽三星一並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為福星執如意居中;右為祿星,作員外打扮,懷抱嬰孩;壽星在左,廣額白須,捧桃執杖。
福祿壽星的由來
福祿壽三星之說,約起於明代。福祿壽三星所指,道書和民間曆來眾說紛紜。《金籙祈壽早朝儀》稱:“南極老人福祿壽三星真君”,將福祿壽三星統歸於“南極老人”名下。現在,道教和一般民眾大致認為,福星指的是天官;祿星指的是文昌;壽星指的是南極老人。奉祀壽星,起於先秦。《史記》的《封禪書》稱,秦時“於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壽星祠”。《史記索隱》注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漢代以來,一直列為國家祀典。但是,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起,以其為妄而罷祀。然而,道教中的奉祀依舊,並且將其與天官、文昌同列為福祿壽三星。
三星職司
福星天官,當以賜福為職。《三官燈儀》稱:“真都元陽,紫微宮主,自然大聖,賜福天官,統攝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長存。”祿星文昌,文昌有六星,其中司祿星,緯書《春秋元命苞》稱“司祿賞功進士”,主文人之功名利祿。壽星南極老人星,《史記正義》稱“為人主占壽命延長之應”。
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願,“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三星也是許多民間繪畫的題材,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著金元寶,壽星托著壽桃、拄著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征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
延伸閱讀
驅邪的桃木
據說,桃木能
病強身,延年益壽。民間傳說在大地的東北方是惡鬼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門,稱為萬鬼之門,將惡鬼拒之門外。據說,這道大門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為了保險起見,在門前還栽種兩棵桃樹,來鎮鬼驅邪。有趣的是,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桃樹的汁液的確含有某種抑製細菌生長的特殊成分。在中藥裏桃樹枝也是一味藥,並且人們相信朝向東北,也就是朝向鬼門方向的桃枝藥力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