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人類的創造。關係到人們幸福的財富,同樣離不開神的庇護,這個神便是財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多位財神,甚至財神也像朝廷百官,有文武之分。武財神趙公明還統領其他四位財神,稱為五路財神。
中國人對財神有普遍的信仰,民間的財神有正財神爺趙公明,文財神爺比幹、範蠡,武財神爺關羽,偏財神爺五路神、利市仙官,準財神爺劉海蟾。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爺,則是正財神爺趙公明。
文財神
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即增福財神。塑像和畫像皆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臉白發長,五綹長須,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蹬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故賭徒和商人都很崇拜。文財神主要有比幹和範蠡。
比幹為商紂王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他對商紂王荒淫暴虐十分不滿,常常當眾直諫,被商紂王剖心殺害,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明代被尊為維護社會公正的文財神。
範蠡原是越王勾踐手下的大將軍,幫助戰敗的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擊敗吳王夫差,成就了霸業。範蠡功成身退,渡海到齊國經營農業和商業,成了名聞遐邇的富豪,被尊稱為“陶朱公”。範蠡“居官為賢相,持家成富翁”,符合民間老百姓心目中評定“財神”的標準,於是成了文財神。
武財神
在民間造像中,常見黑臉濃須,頭戴鐵冠,持鐵鞭騎黑虎、身著戰袍的武財神。在中國曆來甚受歡迎的武財神是趙公明,人們也常把他作為鎮宅之神加以供奉,因此趙公明被奉為正財神。另一位武財神是關帝,常被視作萬能神。
早在晉代《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東晉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直到明代的《封神演義》問世,薑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
關公即關羽,是“千古忠義第一人”,商賈們敬仰關公的忠誠和信義,所以將關公推舉為忠義型財神,以期在商界建立“誠信”為基礎的交易秩序。
五路財神
五路財神指趙公明及其四位義兄弟,中路財神玄壇元帥趙公明、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財神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分區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的意思。
民間奉祀
財神是中國社會各階層都謹慎奉祀的神靈,人們相信人間的財富都由財神掌管著,隻有奉祀財神並經常拜祭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民間春節有接財神之俗,北方多在除夕深夜時焚香供祭接神。年節期間,人家都要張貼財神畫像,敬香上供。
傳說陰曆正月初五日是財神下凡、巡察人世的日子,民間多於這天清早放鞭炮、舞獅子,俗稱“接財神”。商家在這一天都要買魚肉三牲、水果、鞭炮,設香案,供財神,祈求春節以後開市大吉,財源滾滾。
平時供奉財神的以商家為多,如張掛財神畫像,擺設財神塑像。此時現身的財神,除了趙公元帥,又以關公為多。這一方麵在於關公是全能神,人們希望在求財之外也求平安等等。另一方麵也在於關公形象端正威猛,看上去更好一些;而且級別又高——趙公明不過是個元帥,關公則是帝君。
延伸閱讀
撒錢濟貧的準財神劉海蟾
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爺中,有一類隻能算作是準財神爺,意為未得財神爺封號,但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爺的職責。劉海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爺。劉海原名劉海,五代時人,曾為遼朝進士,後為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得道成仙。劉海戲金
,金
吐金錢。他走到哪裏,就把錢撒到哪裏,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