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深厚的茶文化,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誕生了很多茶產品,商家要想在茶市場中獲得利益,給自己的產品起個動聽的名字是必要的,在為其命名時,一定要在表現茶信息的同時展示其獨特的文化。
中國產茶的曆史悠久,茶區分布廣泛,品種資源豐富,製茶的方式多種多樣,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使茶葉的命名也成為一種學問。為茶產品命名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自然品質
人們在對茶產品進行命名時,可以從傳遞茶葉信息和特點的角度出發。
第一,反映茶葉的顏色特點,如雪芽、銀筍、銀峰、玉針、白牡丹、碧螺春、黃芽、輝白、白毛茶、天山清、水綠黃湯等。
第二,反映茶的形態特征,如珍眉、珠茶、瓜片、鬆針、毛尖、雀舌、鷹嘴、旗槍、仙人掌等。
第三,反映茶的口感和香氣,如十裏香、蘭花茶、水仙等反映茶香氣特點,苦茶反映茶的口味特點。
加工特點
為茶命名還可以從其加工特點的角度進行,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突出茶葉的采摘時間,如用明前、雨前、火前、騎火茶、春蕊等具有時間特點的名稱來體現茶的嫩度與質量。
第二,也有的用茶名來反映製茶工藝,以區別各種製法下茶葉的品質特點。如炒青、蒸青、烘青、曬青、工夫等。
第三,對於製法、品質特征相似的同類茶,命名時常在茶類名前冠上產地名稱或其簡稱以作區別。如炒青綠茶有婺綠、屯綠、杭綠、湘綠、川綠等;烘青綠茶有徽烘青、浙烘青、閩烘青等;紅茶有祁紅、寧紅、宜紅、川紅、湖紅、越紅、蘇紅、滇紅等。
特種名茶的命名
對於各地特種名茶的命名,一般是采用前麵冠以地名,後接專有名的形式,地名反映產地,專名反映茶的主要品質特色。如敬亭綠雪、恩施玉露、蒙頂甘露、南京雨花茶、安化鬆針、信陽毛尖、高橋銀峰等。
在六大茶類中,烏龍茶常以品種或單樅來命名,並且為區別各地產品,常在品種名前冠以地名。例如以品種命名的有台灣烏龍、安溪鐵觀音、武夷肉桂、閩北水仙、安溪香椽、永春佛手等;以單樅命名的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這些命名方式都突出了茶的描寫性特征,不僅幫助人們清晰地了解茶葉信息,還對茶葉的分類研究和實際應用有一定意義。
富有人文情懷
茶葉的命名還可以從抒發人文情懷的角度出發。
第一,可以結合茶葉產地的山川名勝來對茶葉進行命名,如西湖龍井、普陀佛茶、黃山毛峰、茅山青峰、神龍奇峰、廬山雲霧、井岡翠綠、太湖翠竹、蒼山雪綠、鶴林仙茗等。將風景名勝與茶葉聯係在一起,可以增加人們對茶的好感。
第二,產生聯想。許多茶名,尤其是名茶之名,文字都很文雅優美,富有詩情畫意,讓人一見茶名,便會引起無限美好的遐想,敬亭綠雪、廬山雲霧、黃山毛峰、高橋銀峰、雪水雲綠等,這些茶名猶如一幅幅寫意傳神的中國畫。
第三,結合美妙動人的傳說和典故,如碧螺春、竹葉青、文君嫩綠、峨蕊、太平猴魁、大紅袍、鐵觀音、文公銀毫、金獎惠明等,這些傳說與典故,既豐富了茶葉的文化內涵,也起到了吸引消費者的目的。
延伸閱讀
“碧螺春”的改名故事
清代康熙年間,人們在蘇州地區洞庭湖區域的東碧螺峰石壁上發現了一種野茶,將其采下帶回作飲料用。有一年,因產量很大,竹筐裝不下,大家把多餘的放在懷裏,不料茶葉沾了熱氣,透出陣陣異香,采茶姑娘都嚷著:“嚇煞人香!”這“嚇煞人香”是蘇州方言,意思是香氣異常濃鬱。於是眾人爭傳,“嚇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認為“嚇煞人香”這個名字不雅,便賜名為“碧螺春”,從此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