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的八部專著都用英文寫成,不利於在華人社會中擴大學術影響,於是不斷有人將他的著作譯成中文,在中國台灣和大陸出版。
在劉若愚的高足中,杜國清教授是最早把劉若愚著作翻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的。他翻譯的《中國詩學》1977年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出版,劉若愚於1975年8月為此書寫了《中文版序》。他翻譯的《中國文學理論》,於1981年由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劉若愚於1980年4月為此書寫了《中文版序》。此書在台灣已經再版六次。
《北宋的主要詞家》一書,由王貴苓翻譯,於1986年6月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出版,譯名《北宋六大詞家》。《譯者序》稱:“1970年,當作者計劃寫這本向英語讀者介紹北宋詞家的書時,我曾應邀作分析作品資料的工作,對這本書,有著基礎性的了解。五年前,得到作者同意,乃開始了這本書的中譯,時斷時續,每於難譯之處,則求教於作者,並得到作者對譯文的細心校正。”可惜當此書中譯本出版時,劉若愚剛剛謝世,未能目睹新書。
劉若愚著作在中國大陸翻譯出版的情況如下:
《中國詩學》:趙執聲譯本,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韓鐵樁、蔣小雯譯本,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1.
《中國的遊俠》:周清霖、唐發鐃譯本,名《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店,1991;羅立群譯本,名《中國遊俠與西方騎士》,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4.
《中國文學理論》:趙執聲譯本,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田守真、饒暑光譯本,名《中國的文學理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中國文學藝術精華》:王鎮遠譯本,名《中國文學藝術精華》,合肥,黃山,1989.
《語際批評家》:王周若、周領順譯本,名《中國古詩評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
綜上所述,劉若愚的八部英文專著,已經有六部在中國大陸或台灣翻譯出版,有的書甚至一種有幾家譯本。這些譯本對於引介推廣劉若愚的學術思想不無助益,但是翻譯的水準參差不齊,且有的書名改得莫名其妙,如把《語際批評家》譯成《中國古詩評析》,使得一本比較文學的專著麵目全非。為了正本清源,全麵準確地譯介劉若愚的學術著作,筆者得到劉若愚遺著托付人林理彰教授的支持,已經約請兩位中英文皆佳的弟子聯手,首先將《李商隱的詩》和《語言·悖論·詩學》譯出來,然後準備重譯《語際批評家》。以此紀念劉若愚這一位傑出的語際批評家逝世二十周年,讓他的學術思想在他魂思夢繞的祖國大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