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彤彤的太陽就要掉到山的那一邊了,金秋裏的大河沙壩被蒸騰了一天,隨著太陽的西落,陽光一點一點地微弱下來,吹來一陣陣涼風。深秋裏的哀牢山腳下,人們忙碌著打穀子掰苞米,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阿響每天趕著家裏的幾頭牛到山上放。這些日子平平淡淡的,沒有老師拿著棍子在眼前揮舞,也沒有老師的喝斥聲在耳邊讓人心驚膽戰,每天看著山,和牛兒說說話,倒也自有一番情趣!不過,阿響還是覺得有些孤單,不知為什麼,一種莫名的孤單!如果沒有什麼追求,隻是混口飯吃,賺一口氣活著,每天放牧的日子無疑也沒有什麼不好。
在大河沙壩上,太陽已經落了,暮色漸漸暗了下來,牛兒早已吃飽了肚子乖乖地躺在草坪上。那些放牛的老頭老太太們,早已把牲畜趕回了家,阿響還不想回去!為什麼呢,是不是想要讓人誇他說,你看響子看牛多認真呐,天都黑了還不趕回去?好像也不是因為這個,他隻是覺得自己可以晚一點回家!他知道,在山上是好,回家總有父親劉東祥在他耳邊叨罵這個叨罵那個,讓他心煩!對於身邊的牛兒和這裏的高山流水,阿響是得感謝他們,是他們每天這樣陪著他度過這美好的童年時光。隻是阿響無心和牛兒、高山流水扯更深的感情,他對眼前的一切說不上恨,也說不上愛,他潛意識裏認為我天生來到這裏,我在這裏生活,是冰冷的事實,我沒有必要愛也沒有必要恨,事實如此,為什麼還要自作多情呢?
放牛的日子,是阿響沒有心情的一段歲月!他每天凝望著大山,偶爾想想遠方,想想以後,有時他也有意無意地回避這些思想的碎片!不能說放牛就不辛苦,在這晴朗的天裏,莊稼都收光了,那自然要好一些,如果趕上雨水天,煙雨蒙蒙,四周看不到一個人影,牛兒吃不飽草,也是非常愁人的事情!阿響是不是要一輩子在這山上放牛呢?這個問題,目前他還沒有認真思考過,也是他有意無意回避的問題!阿響放牛是寨子裏最認真最勤懇的一個,這個是大家所知道的,而甘娘卻不能因此而高興!
不時阿響也想到複歌、木子,可他就是從來不認真去想。
日子不知不覺地過著,阿響就像一片飄飛的毛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飄到何方,落到何方!
複歌和木子,堅持著讀書。他們也一樣,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怎麼樣,偶爾他們甚至也羨慕阿響每天在山上放牛的生活!有時他們也在想,阿響現在所走的路也是他們將來還要再走的路!每每想到這些,複歌心裏慌亂,感覺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他又再拷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阿響默默注視著用墨汁染成的黑板,突然間兩眼抹黑,什麼也不知道!
“劉響怎麼還不來讀書呢?”劉吹風老師,突然問。
複歌抬起頭來,同學們都在自己看書學習,老師晃悠在桌子間的過道上。是,阿響說不讀書就不讀了,說走就走,已經有一段日子了!老師突然這麼問,也不知道他是什麼用意,再說了大家確實也不知道劉響為什麼還不來讀書!他是不是一輩子不再讀書了,這也沒有人知道,也許就是劉響自己也說不清楚!老師的問話,就像是雨過天晴在寂靜的水塘裏發出來的一聲蛙鳴,沒有任何的應和聲!大家都靜靜地看書,好像誰也沒有聽見。看到大家沒有什麼反應,劉吹風老師看向站在最後邊的唐複歌。他看到複歌左手摟著一塊木板,就是他的“桌子”,右手拿著筆,在認真地學習著!老師想,唐複歌因為家裏交不起學費,唐老柱不讓他讀書,為了學習,他要求站在最後邊做一個旁聽生,堅持學習!確實了不起!而劉響家裏能供他上學他卻不讀了!在偏遠落後的山區裏,沒有人會懷疑,讀書是沒有用的,人們堅信隻要讀書就有好日子過,也許山裏人除了信仰毛主席,剩下的就信仰讀書了!不由的,劉吹風老師也有了一點點傷感,他覺得孩子們是應該改讀書的!而看著教室裏的學生一天少似一天,他想:哎呀,能不少就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