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八方聚氣(1 / 2)

“他們這些人就為了爭一個氣運之說就引蒙古人破襄陽?然後讓死守襄陽六年的呂家遭受了這千古罵名?”趙楓越聽越恨。

“估計他們也沒想到元人會那麼殘忍,抵抗者殺,不抵抗者也殺,士卒兵勇殺,平民百姓也殺。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更何況放進來的是蒙古鐵騎。不過最終的因果還是應在了他們身上,明朝剛建立,劉伯溫第一件事就是對‘梅花門’人殺無赦。雖說世事無常,但是因果報應總還是有的。”老頭子默默的說道。

趙楓聽了也是愕然,總歸是黃門一脈相傳,尤其是到現如今黃門整個都要失傳的時候,讓老頭子說這些話就和揭傷疤沒兩樣。不過他不懂老頭子為什麼從成吉思汗陵莫名的談到了這“梅花門”之上,難不成“梅花門”人知曉成吉思汗陵具體的位置,包括十六年前的變故都與他們有關?

“老頭子,你是說早在成吉思汗死前就有‘梅花門’人在身邊?然後他們參與了成吉思汗下葬的事情,知曉成吉思汗陵的位置?”趙楓突然想到了這種可能。

“這我也不清楚,不過現在想要知曉十六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除了當初參與的匠門門人外,我能想到的也隻有他們了。”老頭子點頭道。

“那現在去哪裏找他們?”趙楓問道。

“去太原,先找劉一年,這次我和你一起去。”老頭子堅定不移的說道。

人世間的事情很是奇妙,就如同一個一個圈一般,無論這麼走,老是在這個圈中,或許不同的圈可以套一起,可是卻終究走不出。老頭子和劉一年便是如此,或許更確切的說,是黃門和劉家即是如此。

劉家,祖上是洪武四年的武狀元,被封為禦林總鎮,洪武十五年因病辭官,朱元璋以其忠心賜其一杆銅煙鬥,以宣揚教化。後來才明白,這辭官是假,監察市井才是真,之所以這樣的原因就是歸結於朱元璋和劉伯溫這兩位。

朱元璋自不用說,這位發跡於市井,做過乞丐與和尚的布衣天子,自當上皇帝的那一刻起,就懂的高手在民間的道理,所以在坐穩皇帝寶座後,就將身邊的一票親信以種種理由散落民間,暗中監察市井,防止禍亂再生。

至於劉伯溫,則一方麵遣劉家探聽市井,以為他易家一統,玄門為尊做準備,而另一方麵就是為了探查類似於“梅花門”這種需要斬草除根的門人,以防再有引蒙古人入關之事發生。

所以承天子命和宰相令的劉家,至歸入市井那一刻起就開始與黃門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這種牽連並沒有由於朝代的更替和時代的變遷有太多的改變。這也就是打鐵的劉一年對黃門那樣熟悉,以致於連黃門中已經消失幾百年的肥家都知曉的原因。

老頭子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帶著趙楓打上門去,找到能打開鏽了十六年心鎖的鑰匙。

與上次不同,再次來到太原是在一個秋雨淅瀝的日子,打鐵聲從鐵匠鋪中傳出也不再如先前一般清脆,而是如同江滬小曲般的委婉。

“銅煙鬥,鐵秤砣,劉姚兩家莫白頭。”老頭子走到專心打鐵的劉一年前笑著說道。

劉一年聽到這話,猛地抬起頭來,而後趙楓就看著那老頭的眼睛從驚訝的瞪圓變成了開心的月牙,眼角向下的在那裏笑。

“果然前些日子來的是你們趙家的種啊!就是靦腆了些。”劉一年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把手在身前的布圍上擦了擦,而後從鐵匠台後麵走了出來,對著老頭子一拱手。

“怎麼現在這麼有禮數了,十年前的那心氣哪去了啊!”老頭子半是打趣半是唏噓道。

被老頭子這麼一說,劉一年倒是有點不好意思,擺擺手說道:“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可我直到六十歲才算是看的開,十年前的那些話別見怪,就當是年少輕狂。”

“如果不狂就不是你們劉家的作風了,你也知道,我年輕的時候和你父親一起去過南京幾年,如果依他來看,你連他十分之一的狂傲都沒傳下來,可惜啊……”老頭子苦笑著搖了搖頭。

趙楓這才聽明白,敢情老頭子按輩分算比這劉一年大出一倍,怪不得劉一年剛才給老頭子行禮,老頭子都沒回。

“家父狂傲是有狂傲的資格,而我們狂傲隻是因為無知,萬幸在走彎路的時候周圍還有人願意勸告一句,這才總算是沒走歪。”劉一年鄭重的說道。

老頭子聽了不可置否的點點頭,算是一種肯定。

而後,這才開口道:“這次過來,其實是要打聽一件事的,關於‘梅花門’的……”

結果老頭子話還沒說完,劉一年就伸出一直手打斷,開口說道:“子孫不孝,這周圍安置了幾雙耳朵,有話請先生到裏麵說。”

說著,劉一年做了個請的手勢,將趙楓和老頭子請到內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