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卷之四(1)(3 / 3)

臥床逸少升座延明

晉王羲之,字逸少。郗鑒遣門生求婿於王丞相導,導曰:“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氏諸郎亦皆可嘉,但聞來覓婚,鹹自矜持。惟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食胡麻餅,若不聞。”郗公曰:“此正吾婿。”訪之,乃逸少也,遂妻以女。仕至右軍將軍。

南北朝劉昞,字延明,年十四,就博士郭瑀學。瑀時弟子五百餘人,通經業者八十餘人。瑀有女始笄,妙選良偶,心屬延明,遂別設一席,謂弟子曰:“吾有女,欲覓一快婿,誰坐此者,吾當婚焉。”延明即奮衣升坐,神誌湛然,曰:“延明其人也。”遂妻之。昞,音炳。

王勃心織賈逵舌耕

唐王勃,六歲能文,九歲得顏師古《漢書注》讀之,作指瑕以摘其失。與盧照鄰、駱賓王、楊炯齊名,號四傑。所至請托為文,金帛豐積。人或謂心織筆耕。每為文,先磨墨數升,引被掩麵而臥,忽起,一筆書之,初不點竄,時人謂之腹稿。

漢賈逵,字景伯,微時教授為業,從學者不遠千裏,積粟遂至盈倉。或曰:“逵非力耕所得,誦經不倦,乃舌耕也。”明帝朝,給筆劄,使為《神雀頌》,拜為郎,與班固同校秘書。《南史》:王韶之嚐三日絕糧,執卷不輟,家人怪其不耕,答曰:“我常目耕。”

懸河郭子緩頰酈生

晉郭象,字子玄,能清言。王衍雲:“每聽象語,如懸河瀉水,久而不竭。”裴遐善言玄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嚐與象談,一座歎服。

漢王聞魏豹反,方東憂楚,未及擊,謂酈生曰:“緩頰往說魏豹,能下之,吾以萬戶封君。”酈生說豹,豹謝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今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郡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吾不忍複見也。”於是漢王遣韓信擊,虜豹於河東。酈生,食其也。

書成鳳尾畫點龍睛

南齊江夏王鋒,字宣潁,年四歲,即倚井欄為書,書滿洗去,更複書。晨興不拂窗塵,先於塵上書。至五歲,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即工。帝大悅,以玉麒麟賜之,曰:“麒麟償鳳尾也。”鋒封江夏王,姓蕭,作王鋒誤,南齊高帝十二子。自晉訖梁以來,東宮上書則曰箋。陸龜蒙雲:鳳尾則所諾箋之文也。

唐張僧繇丹青絕代,於金陵安樂寺畫二龍於壁,不點睛。人問其故,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妄,固請點之,才及一龍,須臾即雷電破壁。騰驤而去,惟未點者在。閻立本至荊州,見其舊跡,曰:“虛得名耳。”再往曰:“猶近代佳手。”三往曰:“名下無虛士。”遂坐臥留宿其下。

功臣圖閣學士登瀛

唐太宗貞觀癸卯十七年,命閻立本圖功臣於淩煙閣: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誌寧、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凡二十四人,蓋象二十四氣,所以轉天而宏化也。

唐高祖武德三年,以秦王世民功大,擢為天策上將,令開府置屬。太宗乃開館於宮西,延四方之士,以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道玄、蔡元恭、薛元敬、顏相對、蘇勳、於誌寧、蘇世長、薛收、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蓋文達,許敬宗為文學館學士,三番更直,暇則訪以政事,討論墳籍,或至夜分乃寢。

盧攜貌醜衛玠神清

唐盧攜貌極醜,嚐以文上尚書韋宙,韋氏子弟輒肆輕侮。宙曰:“盧雖人物不揚,觀其文章有首尾,異日必貴。”後竟如其言。又左思貌醜而口訥,遊邀於市,群嫗唾之,委頓而返。

晉衛玠,字叔寶,神清韻遠,成稱璧人。其舅王武子歎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又曰:“與玠遊,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仕為太子洗馬。後移家建業,士人觀者如堵,卒年二十七,時人謂看殺衛玠。玠即樂廣婿,世稱婦翁冰清,子婿玉潤。

非熊再世圓澤三生

唐顧況,字逋翁,海鹽人,後隱茅山。暮年,一子非熊忽暴亡,況哀悼不輟,乃作詩曰:“老人喪愛子,日暮淚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非熊冥間聞之,以情告冥官,官憫之,複令生於況家,二歲能言冥間聞父苦吟、求再生事。及長,擢長慶進士,官盱眙尉。非熊少時見壞綠裙化為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