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卷之四(7)(1 / 3)

唐呂嵓,平陽蒲州人,生天寶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喜頂華陽巾,衣黃白襴衫,係大皂絛,狀類張子房。始在繈褓,馬祖見之曰:“此兒骨相不凡,他時遇廬則居,見鍾則叩,留心記取。”後以進士授德化縣令,私行廬山,遇鍾離真人,授天仙劍法,得九九數,號純陽子,仙去。嵓,古岩字。

魏牟尺縰裴度千縑

魏牟見趙王,王方使冠工製冠,問治國於牟。對曰:“大王誠能重國若此二尺縰。則國治。”王曰:“社稷至重,比之尺縰何也?”曰:“大王製冠不使親近,而必求良工者,非謂其敗縰而冠不成歟?今治國不求良士而任其私愛,非輕國於尺縰歟?”王無以對。縰,墨繒也。

唐皇甫湜,字持正,與李翱、張籍齊名。裴度辟為判官。度修福先寺,求碑文於白居易,湜曰:“近舍提而遠求居易,請辭。”度乃使作之。立就,酬以車馬繒彩甚厚。浞大怒曰:“自吾為《顧況集序》,未嚐許人。今碑文三千字,一字三縑,何遇我薄耶?”度笑曰:“不羈才也,當應足數。”湜音寔。縑,絲絹也。或雲一字一絹,未詳熟是。

孺子磨鏡麟士織簾

漢徐稚,字孺子,嚐事江夏黃瓊。瓊沒,孺子往會葬,無資自致,齎磨鏡具自隨,所在取值,然後得前。稚前後為諸公所辟,雖不就,及其死,萬裏必以隻雞絮酒往奠,奠畢即返,不見喪主。又負局先生,語似燕代間人,常負磨鏡局徇吳市中街磨鏡,得一錢即磨之,見葛洪《神仙傳》。

南北朝沈麟士,字雲禎,武康人,居貧,織簾讀書,口手不息,鄉裏號為織簾先生。麟士學行路,鄰人認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耶?”既跣而反。鄰人得屐,送前者還之。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還之。初應裏選入都,仆射何尚之命子師之。後歸餘杭山中,從遊者數百人。

華歆逃難叔子避嫌

漢華歆,字子龜,高唐人,與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丈夫欲依附,歆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朗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耶!”遂攜拯如初。

周顏叔子,魯人,獨處一室,夜大雨,比舍屋崩,一女子趨而投之。叔子使執燭於手,燭盡,焚燎以繼之,至明不二。其避嫌之審如此。又魯男子獨處,鄰婦因風雨室壞趨托之。男子不納,婦人曰:“何不學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

盜知李涉虜懼仲淹

唐李涉,南康人,過皖口遇盜。其豪首審知是涉,遂曰:“既是李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贈一首足矣。”涉題絕句雲:“風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而今半是君。”盜喜曰:“確言也。”一笑而去。涉號青溪子,與弟渤隱居廬山白鹿洞中,屢避不就。

宋範仲淹鎮延安,夏人相戒曰:“毋以延安為意。小範老子胸中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可欺也。”公與韓魏公在軍,名重當時,稱為韓範。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夏,元昊也。大範謂範雍,曾鎮延安。

尾生豈信仲子非廉

魯尾生名高。師古曰:即微生高也。嚐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暴至,生不去,欲以全信,遂抱橋柱而死。東方朔書曰:“信如尾生。”梁,一雲即藍橋,在今陝西藍田縣。後裴航得玉杵臼,娶雲英,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