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放逐天涯之篇 第一百六十四章 聚風峽(1 / 2)

蜀中以南,聚風峽,夜色正濃。

這裏是蜀中以南鏈接蜀中中心的通商要道,因其狹長的山路及其兩岸高聳的崖壁間呼嘯不止的狂風而得名。

一到夜裏,峽間便陰冷得照不到一絲月光,然而這狂風卻又吹得人連火把都點不起來,隻能伸手不見五指的前行。

所以,根本就不會有商人會蠢到選在夜晚從這裏經過,也不會有哪個笨到家的匪寇會在這裏守株待兔的等待獵物。

可即便是如此,卻仍舊有一隻炎庭局的先頭部隊在“炎庭局副統兵”狄墨的帶領下,趁夜潛入了聚風峽。

這隻總計三千人的部隊進入了聚風峽以後,並沒有用火脈照亮道路,而是首位連成一線,眾人緊貼著崖壁緩慢的摸索前行起來。

這是“炎庭局總統兵”柳青竹的意思,所謂“兵道者,反其思而行”。

既然人人都知道這聚風峽是道天險,所以唐家也定然不會想到炎庭局的人會選擇從這裏偷渡進蜀中的腹地,即便是這裏駐守著一部分唐家風門的弟子,想必也不會太多。

何況這裏入夜之後一片漆黑,反而成為了炎庭局將士的絕佳掩護。

等到天亮之時,狄墨的這一隻先頭部隊怕是早已殺到了新燦的門前,然後再一路擊破廣平,抵達樓陽,攪亂唐家的後方,好讓唐家不得不將前線與炎庭局的大軍鏖戰著的弟子抽調回黎城布防。

如此一來,就再沒有人可以阻止炎庭局大軍推進的腳步,這場大戰將會比預想中更快的分曉勝負。

可以說,狄墨的任務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雖說即便不采用這樣的手段炎庭局終究還是能夠取得勝利,可此計若成,炎庭局就不必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便可以一舉拿下蜀中了。

所以在行事之前,狄墨再三囑咐了參與此次行動的將士,要千萬倍的小心謹慎。

於是這一隻訓練有素的隊伍還當真保持了絕對的安靜,別說腳步聲,就連呼吸聲都盡可能的壓到了最低。

狄墨以為,就這樣在風聲與黑暗的掩護下,出不了一個時辰,他們便可以走出這道絕險之地。

然而……他們的運氣似乎並不怎麼好。

其實有一點柳青竹猜對了,唐家派來駐守在這裏的人真的不多。

與其說不多,倒不如說很少才對。哪怕是剁掉一隻手一隻腳,剩下的指頭也照樣數的過來。

可很不湊巧的是,這為數不多的幾人卻通通都是唐家暗組的人,更加不湊巧的是,“暗組的首領”唐擇勝與“副首領”莊心洋都身在其中。

事實上,駐守聚風峽的任務是唐擇勝自己挑的,不為別的,隻因為這裏的差事比較清閑。

眼下的唐家雖然名義上是由“議事堂的首座”唐靜代為管理,可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的實權終歸還是掌握在“孝郡郡守”唐術久和“樓陽家主”唐霜寒的手中。

奈何近日樓陽忽然爆發了一場由顧家帶頭掀起的內亂,一眾平日裏本就對唐家的壟斷有所不滿的商賈世家趁著唐家無暇分身的當口,竟然聯手起事。

不用想,這件事的背後少不了柳寓、鄒璟等人的鼓動和周旋。

於是唐霜寒迫於無奈,隻好提前撤離了黎城本家,匆匆趕回樓陽應付局麵,如此一來,整個蜀中戰局的唐家指揮,就成了唐術久一人。

要知道唐術久明裏掛著“唐”家的姓,可背地裏卻是朝廷舍棄掉的一名奸細。

他本來的計劃是先扳倒唐謹銘,等自己坐上總家主位置之後,再與朝廷明碼標價的把唐家出賣掉,為自己賺一個無憂無慮的未來。

可偏偏就在他自己計劃實施的風口浪尖,朝廷卻搶先一步出動了炎庭局的大軍,顯然是沒有耐心再將希望寄托在磨人心性的“懷柔”計劃之上,想再一次通過戰事彰顯朝威。

所以唐術久現在的心裏很是焦灼,他有想過改變自己的計劃,幹脆將炎庭局的大軍放進蜀中腹地,把黎城拱手相讓,好換來一次為自己爭取利益的餘地。

可是他已經悄悄派人往炎庭局的軍中送去好幾封密信了,卻沒有一封得到了回應,就連派去送信的下人,也再沒有回來過。

如果柳寓此刻還在炎庭局的軍中任“總統策”一職的話,他一定會同意唐術久的送降,可如今掌軍之人是人稱“正刀”的明火柳青竹,當年唐術久還在朝的時候,柳青竹便是帶頭排擠他的第一人。

柳青竹早就看不慣唐術久那一副賣賤的嘴臉,尤其是那雙死魚眼,簡直讓他惡心到了胃裏。反正他這一次接到的命令是徹底消滅唐家,那他就有足夠的理由不去理會唐術久的求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