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端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便在延綿不絕的曆史長河中找尋著未來的方向。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個個體,為了求得生存,人類更是與自然界進行著永無休止的鬥爭。而工具的產生為人類開啟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門。
棲息於神州大地的炎黃子孫是人類最早的遠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屬現在雲南省境內的元謀人,他們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70萬年。在那個時候,他們已學會製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國發現最早的工具就是他們使用的刮削石器。這一時期也就是史學界所稱之的“舊石器時代”。
隨著時光的流逝,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時候,我國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這個在考古學上以磨光石器的流行和陶器的使用為標誌的時代是我國原始社會最輝煌的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們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為燦爛的華夏文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主要表現在三大領域的文明成就:
原始農業
我國是世界農作物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發明農業最早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境內就有許許多多古代原始農業的痕跡。如浙江餘姚的河姆渡人在7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種植水稻,而陝西西安的半坡人則在同一時期掌握了種粟的技術,此外還種植蔬菜和麻。因此,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對人類社會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與此同時,我們的祖先還發明了一係列的耕作工具,有翻土的石鏟、石锛,複合的翻土工具耒耜,收割的石鐮、蚌鐮、石刀,除草的石鋤、石耘、蚌鋤等。這些工具在我國的古文獻中都有記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就有放火燃荒,用木耒挖土下種的說法。此外河北邯鄲澗溝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還曾出現水井。
陶器是人類最早通過化學變化將一種物質轉變為另一種物質的科學活動。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先民就已掌握了製陶的技術。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河北武安磁山出土的陶器,是生活於黃河流域的人類使用最早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不但是先民的日常用具,而且是最初的藝術品。葫蘆形網紋彩陶壺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也是陶器中的名品。它質地堅致,胎薄如蛋殼,又稱為“蛋殼陶”。
這兩種陶器製造時在選料、製胎工藝上較以往更為講究,還出現了一種裝飾方法——磨光。最初的陶器是露天燒製的,到了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了陶窯,燒製溫度可達攝氐1000度,並采用高溫封頂、滲水的方法,再加上高嶺土的使用,為以後向瓷器的過渡起了鋪路作用。
石器的磨製和鑽孔
據古人類學者的估計,人類開始製造工具,距今約有300萬年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石製工具是坦桑尼亞奧杜韋峽穀發現的200萬年前的石器。是用於砍砸的工具。元謀人的刮削石器,距今已有170萬年了。
我國的祖先所製的石器,根據器形可分為砍砸器——用於砍樹砸石和刮削器——用於加工獵物和棍棒兩種。距今約18000年的現北京境內的山頂洞人就已開始擁有骨針、磨光的鹿角、鑽孔的石珠、染紅的青魚上眼骨等飾品,由此可見,那個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打製石器,掌握了鑽孔和磨光、染色的萌芽技術,開始產生愛美觀念,並體現在生活之中。
因此,農業、製陶、石器的磨製和鑽孔,是新石器時代三大文明成就。農業的發生是人類曆史劃時代的大事,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耐旱穀物農業和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稻作農業是世界幾大農業起源中心。石器的磨製和鑽孔,體現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磨製石器的發展與農業發生同步,考古證明,農業發達的地區,磨製石器就發達。陶器的製造是貫穿於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手工業。製陶技術經過不斷提高,到龍山時期已遍及黃河及長江流域。此外,陶器的燒製還帶出了另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手工業——青銅器製造,這也就預示著下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探索宇宙的先行者
作為東方文明的開拓者,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而其中最讓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就是自然科學的萌芽與發展。在遠古時代所開辟的自然科學的新天地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天文學的發展,作為探索宇宙的先行者,中國人給世界留下了充滿魅力的天文文化。
早在新石器時代時期,我國就已經進入了以農牧業生產為主的農耕文化階段。那時,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於日常生活的需要,不得不觀測太陽、月亮和星空。而深受季節影響的農牧業生產活動又使人們把日、月等天象與動植物的生長情況聯係起來,這樣就產生了最早的以自然界物候現象來確定季節的自然曆。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夏代,天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夏代的天文學著作《夏小正》中就有許多關於夏代天文曆法知識的記載。如按夏曆十二月的順序記載星象、氣象和物候,構成物候曆與天文曆的綜合體。除此之外,夏代已有天幹紀日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周而複始地紀日。夏代帝王以孔甲、胤甲、履癸命名,則是有力的佐證。天幹是十進位,從而產生了“旬”的概念,並沿用至今。與此同時,夏代已經開始用天象來定季節,如《尚書·堯典》就以觀測鳥、火、虛、昴四星來確定季節。所謂鳥、火、虛、昴是指四大星宿,當星鳥升到南中天就到了仲春(春分),這時晝夜相等;當星火升到南中天就到了仲夏(夏至),白晝最長;當星虛出現在南中天時就到了仲秋(秋分),這時也晝夜平分;當星昴出現於南中天時則到了仲冬(冬至),該日白晝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