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中醫養生(2)(1 / 2)

針灸的療效取決於穴位和手法,針灸取穴自古以來十分講究,取穴的原則應按照中藥開方的原則“君臣佐使”,每次治療應該分出主穴和輔穴兩種,再者針灸的手法也是極為重要,針灸手法根據提插撚轉,快慢深淺表示虛實寒熱,補瀉效果。

臨床常用針灸養生的穴位如足三裏、三陰交、百勞、氣海、委中、曲池、中腕、合穀、百會、太陽穴等等。

其中足三裏為主穴,具有保健強身、調節消化功能、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宣通氣機、調和陰陽、強壯健身的功效。

現代醫學對足三裏研究有了新的認識。

穴位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

穴位分析:足三裏為人體強壯的要穴,具有益氣養血、健脾補虛、扶正培元之功能。

穴位研究:除對消化係統的作用以外,近年來發現足三裏對於人體免疫係統有較大的作用,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加免疫功能。足三裏對老年人能夠起到降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三陰交也是主穴(足三陰),因為三陰交是肝、脾、腎三經之交會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氣化濕、疏肝解鬱、益腎養精之功能。

趣味連接:你知道“艾灸與養生”嗎?

在《黃帝內經》中,已經闡述艾灸與養生得關係,《孟子離婁》雲;“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足可以說明艾灸與養生關係。艾葉味苦,性辛溫,入脾、腎、肝三經。艾灸能夠溫補陽氣、溫通經脈、活血化瘀、達到調整髒腑功能得作用。艾灸保健是中醫的重要養生方法之一,可以強壯身體,治療久病體虛。同時還可以和氣血、調經絡、養髒腑、延年益壽。《醫學入門》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沐浴養生——在流感中鑄就強健

沐浴保健、養生、防治疾病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曆史。古時,“沐”指洗頭,“浴”指洗身。現在沐浴已經合用,洗頭洗身已合二為一。如今其衛生保健的意義已不僅僅用清水洗淨皮膚上的汙垢,而是隨著方法的不同,概念範疇有所擴大。

沐浴的種類很多,按介質來分,可分有形、無形兩種,前者如水浴、泥浴,後者如空氣浴、日光浴。其中水浴又可分冷水浴、溫水浴、蒸汽浴、礦泉浴、藥浴等。這些沐浴方法都是充分利用物理效應(如溫度刺激、機械刺激、太陽射線刺激)和化學效應(藥物的吸收等)達到衛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浴身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各的不同作用,隻有正確掌握—浴身的方法和宜忌,才能更好地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目韻。

冷水浴。用來沐浴的水的溫度低於25℃,使受浴者身體接受寒冷水溫刺激,達到調整各係統功能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目的的方法叫做冷水浴。冷水浴的療效很多,可以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抗寒能力,在一縮一張過程中,呼吸加深加快,增強了呼吸係統功能,能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係統疾病;並有增強血管功能,健美美容等療效。

藥浴是指在浴水中加入藥物的煎液或浸液,或直接用中藥蒸汽沐浴全身或熏洗患處的健身方法。藥浴除本身的理化作用外,主要是使藥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經體表和呼吸道進入體內發揮作用。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藥物氣味進入人體後,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從而達到防病強身的目的。古代養生家也認識到藥浴的保健作用。《老老恒言.盥洗》說:“(春二月二日)枸杞煎湯具浴,令人不病不老。”民間的春節的五香湯、夏天的五枝湯都是這類的代表。

海水浴。炎熱的夏天,到海邊洗洗澡,下海裏遊遊泳,對人的身體大有好處。海水浴對人的益處很多,可治療皮膚病、防止動脈硬化和心髒病,增大肺活量,提高大腦皮質興奮性,中樞神經係統功能增強。浴後會頓感疲勞消失,周身輕快,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經常鍛煉還有利於人的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