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工廠可完全由機器人自動控製。2010年:實用型的人造心髒問世。
2013年:癌症將被攻克。
2015年:人造肝髒和人造腎髒問世;在地球附近進行太空旅遊成為可能。
2016年:出現機器人警察;與大腦相似的計算機問世。202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達到100歲,享受各種醫學技術服務的年輕人最終可能達到l40歲。、
2026年:人類定期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往返。
大手筆
前麵所列的美國計劃、德國設想、英國預測,都是既謙虛又謹慎的,而且時間跨度也很小。也許因為他們都有著政府的背景吧。但作家巴克斯特卻不是這樣。他發揮個人的超常想象力,天馬行空地把我們的未來預測到難以想象的地方。
公元l996年至2096年
首先,我們不再害怕地震了。公路、汽車、建築物已可抵消地殼的震動而屹立不倒,原理就像我們在公共汽車上可承受公共汽車的震動一樣。此外,我們再沒有修路工程了,因為我們已經發明了懂得自我修複的混凝土。
新聞的頭條是什麼呢?--全球最富有的國家(越南、韓國、日本、中國、馬來西亞)正舉行會議,商討如何救援歐洲。生態方麵,我們已可抵製甚至逆轉生態災難了。例如,我們派遣飛行器修補臭氧層空洞。不過,整個地球可能要被一個保護罩覆蓋著,就像動物園一般。--患幽閉恐懼症的人別無選擇。
好消息是:100年後的2096年,人類應當仍然活著,而且變得更長壽、更健康。經濟發展亦將繼續。然而,人口膨脹是一個最大的難題,隨之而來的便是食物短缺和能源耗盡等。看來,我們要向太空的其他星球發展了。
公元2096年至2996年
人類已開始居住在其他星球(例如月球和小行星)上了,但地球仍然是我們的大本營。
我們預計下次冰河時期將發生在公元4000年。到時,在如此冰冷的環境下,相信我們無法仍留在地球上。因此,需要全部移民往另一些星球。在太陽係中,火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由於其環境暫時還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首先要改造它。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前往10萬年後看看。
公元2996年至10萬年
火星已變得十分的美麗和適宜人類居住了:南半球是綠油油一片大地,北半球則是藍色的汪洋。此外,太陽係內的其他行星和衛星,如水星、金星和木衛等,都將居住了人類。
由於可依靠一些蟲洞或空間缺口等渠道,我們從地球往木星也隻需4~5小時而已。因此,以旅程時間來說,太陽係已變成地球一般大小了。
我們開始離開太陽係。然而,由於尚未找到任何快於光速行走的方法,一切發展仍是十分緩慢的。
第一艘星際太空船,可能需要數百年時間才到達另一顆恒星。而且,相信我們一直沒找到其他星體上有生物。
接著,人類在銀河係的其他行星上居住和建立王國。王國之間可能要發生戰爭。王國可能會此起彼伏,就像地球上的人類曆史一樣。但是,"移民潮"仍然不斷繼續向外展開,雖然速度不會太快。現在,我們走向更遠的未來:10萬年後。
公元l0萬年至1億年
現在,整個銀河係都住滿了人類,能源則從各個恒星上提取。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其他星球上沒有生物存在。因為他們若存在的話,我們應當已老早看見他們了。
這時候的"人類"已與現在異常不同了。他們已演化成更有用的形態,就像一顆電子樹一般。他們可在太空中生活,並直接從星光中製造養分。
這可以說是人類的高峰--雖然"人類"一點也不像人類了。我們繼續前行。
公元l億年至100萬億年
太陽愈來愈熱。在10億年以後,由於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維持光合作用,地球已無法適合人類居住了。
50億年後,太陽開始死亡。它先是膨脹成一顆紅巨星,把地球吞噬掉;最後,它自身再次收縮,變成一顆白矮星。
地球告終了。然而,我們還有其他銀河係中的星球可供居住,並且新的星體已在不斷形成。可是,整個銀河係內的氫開始耗用完了。
1000億年後,沒有新星可以形成;100萬億年後,所有的星體死亡了,變成了矮星。
公元100萬億年後
現在,宇宙一片漆黑和冰冷一片,太空中隻餘下矮星和黑洞。生命還可以繼續存在嗎?
由於能量有限,人類不可能像我們現在這般存在了,也許隻是以"虛擬現實"形式、巨型電腦意識作為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