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黑色王國:是本人還是敵人?(7)(2 / 3)

1997年:月球勘測器將於10月24日發射並飛赴。該勘測器將繞月球飛行1年,尋找它極地地區蘊藏的礦物和冰。它還將測繪月球的表麵特征及其引力場、磁場。

1998年:名為"深空1號"的革命性航天器將於7月發射,飛過火星、一顆小行星及一顆慧星,為期兩年,目的是試驗新的技術。該探測器將是第一個利用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作為能源在太空穿行的航天器,它沒有用液態燃料推動的火箭發動機。它的成功將給航天飛機帶來革命性變化。

1999年:將於l月發射的"深空2號"火星探測器攜帶籃球大小的殼狀物,該殼狀物掉落在火星表麵並被摔碎。然後一個像口紅大小的微型鑽頭鑽入火星土壤之下6英尺處,以探測其表層下是否有水。

1999年:l996年發射的"近地小行星會合號"航天器,此年2月到達離地球4.2億英裏的"厄洛斯"小行星。該航天器將繞這顆直徑為25英裏的小行星飛行一年,以研究其組成。之後,它將嚐試在"厄洛斯"小行星上著陸。

1999年:同樣在2月,"星塵"號探測器將升空飛往Wildz慧星,目的是從該慧星的慧尾上捕獲一些塵埃並送回地球。2006年時科學家有望從該航天器釋放的密封盒中取得慧星塵埃,以圖更多地了解太陽係是如何形成的。

2002年:"阿拉丁"號航天器將從火星衛星"恐懼"和"恐怖"上采集塵埃並把樣品送回地球;或者是"等高線"號將對3顆慧星的慧核作測繪,並分析它們的塵埃;或者是"創世紀"號將采集太陽風標本並送回地球;或者是"信使號"探測器將繞水星飛行,對這顆距太陽最近的行星的表麵作測量,並研究其化學組成;或者是金星環境衛星將研究這個地球近鄰的大氣層和氣候。

2003年:"歐羅巴"登陸器將飛向這顆冰凍的木星衛星,並派出一架小航天器降落到其表麵融化冰層並穿過它。當到達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水的位置時,一微型潛水器將釋放出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或者是"冥王星一柯伊伯快車"號將使航天局能首次探索太陽係最遙遠的行星;或者是"空間幹涉測量行動"將勘測地球附近的恒星;同時還將至少發射3架太空望遠鏡作為對"哈勃計劃"的延伸。

2007年:"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將尋找新的星係。該望遠鏡有著獨一無二的長達25英尺的可折疊鏡麵,能在太空中展開。2010年以後:航天局希望發射"行星探尋者",這是一組望遠鏡,每個望遠鏡直徑達5英尺,被安裝在長達240英尺的托臂上。這一望遠鏡組相當於在太空中放而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鏡子,能使天文學家分析最遠達i00光年之外的行星。"行星探尋者"將尋找可能表明生命存在的大氣層氣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和臭氧等。

德國設想

德國教育研究和技術部的一份報告指出,今後20多年間,世界科技發展將有大的突破:

2002年:製成小型可視電話;集電話、文傳、電腦、錄像於一身的微型機器可放入口袋;個人可通過計算機網絡調閱全世界的藏書。

2003年:微生物幫助清除大麵積受汙染土地的有毒物質;基因療法初顯威力,癌症的治療取得突破;太陽能電池成為建築設備部件。

2004年:垃圾桶自動分揀各種垃圾;機器設備可具有"視覺"並區別各種事物。

2005年:微型探測器能排除血管中的障礙物,血栓病得到有效的治療。

2007年:計算機能自動翻譯世界上的幾種主要語言。

2009年:研製出能接受人體神經係統指揮的關節和肌肉。2013年:微型化繼續發展,製成原子大小的晶體管;居民開始接種主要的癌症預防藥,癌症預防成為可能。

2014年:采用新技術,磁懸浮列車時速達l000公裏;采用人工方法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大氣清潔。

2016年:耐用消費品的壽命可延長5倍;可通過超導線路在蓄能器中儲存大量能源。

2017年:使用藥物等促進人產生新的思想;微處理機利用活細胞保證能源自給。

2018年:全世界大量生產具有光電作用的氫作為重要能源;宇宙飛船安裝磁性反彈驅動裝置,能飛向更遠的星球。2019年:在沙漠中利用太陽能發電,用超導線輸往工業國。2020年:在空間站設置太陽能發電,用電磁波輸回地球。

英國預測

設在英國電信公司的一個未來學研究小組,通過與一些關鍵領域的科學家交談、分析這些年發表的論文並做出預測,描繪了21世紀的圖景:

1998年:人造胰髒問世。

1999年:虛擬現實技術將可為人類健康服務。

2005年,穿在身上的診斷裝置問世;人類基因圖譜徹底查清,此後基因與疾病的對應關係也將逐步查清;小型家用機器人投入使用;能夠自己編寫程度的計算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