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黑色王國:是本人還是敵人?(8)(2 / 3)

如此眾多的難題的確讓人眼花繚亂、頭昏腦脹。

正因為有許多難題無法解決,我們才要更進一步去研究和發展物理學。所有科學門類都是這樣。

"科學末日"論

科學終結了嗎?持"科學末日"論的人認為,科學即將走到盡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學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決定的。研究人員已經解決了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剩下的隻是那些無法回答(比如思維的本質)或無法證實(比如隻在10維或11維才起作用的弦論以及26維的超弦論)的理論。這好像是說,能夠做的都已經做了,而那些目前不能夠做的就不要枉費心力了。

但是最近兩年來,英國生物學家克隆出一隻綿羊;海洋學家發現,在冒著蒸汽、充滿有毒物質、沒有氧也沒有光的深海火山口周圍,存在生機勃勃的生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發現火星上可能存在古老生命的證據;歐洲核子中心成功地製造出反原子;物理學家們發現了比誇克更小的粒子;天文望遠鏡告訴我們,銀河係中心存在著巨大的黑洞......這些雨後春筍般的發現,是不是意味著"科學末日"的說法太誇張了?對於多數科學家來說,答案再簡單不過。美國哈佛大學的生物學家愛德·威爾遜說:""科學末日"的說法過於目光短淺。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未知世界的邊沿。"斯坦福大學的化學家理查德·紮雷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凡的時代,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奮。"

科學在其黃金時代曾經出現了愛因斯坦、脊髓灰質炎疫苗、原子彈和人類登月。但是現在各種證據表明,科學對人們的感情和腰包乃至整個生活不再有那麼大的直接影響力了。

1995年,美國國會放棄了超級超導對撞機(這可能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工具)項目,從而把一條巨大的、空蕩蕩的隧道留在了德克薩斯州沃克西哈奇的地下。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這個項目的取消也使從本質上理解自然的探索留下了一個同樣巨大的空白。設在長島的國立布魯克黑文實驗所主任尼克·薩米奧斯說:"6億美元就那麼灰飛煙滅了。"科學家們承認,重大的發現隻能有一次。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和藝術學院院長羅伯特·佩切伊說:"一旦你發現了某樣東西,別人如果想再發現一次就難了。"但是他說,至於科學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主要在於旁觀者怎樣看待。有些領域會暫時停止一段時間,人們去作其他事情"。他本人所從事的粒子物理學研究領域,就是某個學科可能走到終結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說,超級超導對撞機項目獲得的支持逐漸消失,使人們想起"界限是存在的。這個項目所需的時間太長,需要的資金太多,要挖的隧道太大"。它需要在粒子物理學領域取得長足的進展,需要建造功率強大到足以重現宇宙大爆炸時產生的碎片的機器。

在超級超導對撞機項目被埋葬的同時,華裔科學家丁肇中探測宇宙反物質的眾多實驗被消減了到兩個,並且歸入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加速器計劃當中。他拒絕參加,因為他更熱衷於探究遙遠的宇宙空間。他想。要麼在喜馬拉雅山上架起天文望遠鏡研究宇宙伽馬射線,要麼在太空軌道上安置超導磁體以尋找少量可能從遙遠的超星團產生出來的反物質。也許美國政府認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反物質星係遠不如一個反氫冰球有價值。

即使某個學科如持"科學末Et"觀的人所預言的那樣到達了終點,其他學科也會朝著新的方向發展。例如,整個材料學領域似乎已經為新的發現打開了大門。人們已經知道了控製原子的規律,然而由原子構成的物體--從眼睛到大腦--仍然是個謎。生物學家威爾遜說,有生命的係統如何用較為簡單的部分把自己組裝起來--這是一個無限廣大的新科學領域,人類尚未對此進行探索;盡管科學家們已經研究了堅硬的貝殼而尋找更多更好的仿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