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無東西之別。文化隻是征服天行,若是充分的征服自然界,就是充分的增加人類駕馭自然界的能力。——此種文化愈高,則社會力愈大,方能自強,方能獨立,方能真正的自由發展。
摘自屈維它(瞿秋白)《東方文化與世界革命》《新青年》第1期1923年6月
當初五四運動時的新文化思想——反對孔孟、反對舊禮教、白話運動、婦女問題等等,都是中國資產階級發展所需要的。同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以及勞動社會問題的研究熱與上述各種運動混流並進。這是很明顯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聯合戰線,反抗宗法封建社會。這種聯合戰線,第一,當然不是自覺的;第二,當然增加中國革命運動的新力軍,以救辛亥革命後垂危的國民黨。實際上這些思想上的新潮,隻是資產階級民族自覺的先驅和後盾,所以主要的政治力量,僅僅隻產生“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口號。可是在當時的環境裏,這種社會力的伸張,確是一大進步,可以使國民黨、孫中山先生等“俯就”新潮,甚至於俯就馬克思主義。
摘自瞿秋白《國民革命運動中之階級分化》(1926年)《瞿秋白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卷第460頁
每個社會製度都必然的經過發生成熟衰亡的行程。而每個製度的成熟期都具有與該製度相當的文化產物——意識形態。我們要批評某個內戰的意義,必先要審查是否在社會製度上的新舊勢力的衝突。所謂內戰的文化意義也隻是要審查內戰中代表新舊勢力的最高形態——文化或意識形態的衝突。
摘自鄧演達《中國內戰與文化問題》《革命行動》第2期1930年
現在擺在文化鬥爭陣地上的應該是下列幾個實際的任務:
一、實行尖刻的思想鬥爭——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任務。對於一切的反動思想……我們都要毫不客氣的用革命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加以嚴厲地批判,我們要堅決地,一步進一步地給他們鬥爭,一定要使他們在群眾麵前,徹頭露骨的暴露出他們反革命的麵目來。
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問題——緊接著思想鬥爭而來的,我們就有這樣一個任務。我們不但要把各派反動的思想,不客氣地克服,並且在建設方麵,我們不能不用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方法,來整理,考研中國的各個問題,使中國的特殊問題,也在革命的辯證法唯物論的理解之下,有正確明了的答複。……
三、繼續介紹革命的理論……
四、教育青年工農……
五、建設革命的文藝……
六、介紹蘇聯的工農生活狀況……
摘自沙洛(殷夫)《過去文化運動的缺點和今後的任務》《列寧青年》第2卷第6期1930年1月1日
我們現代的青年,對於祖國文化的中興是負有重大的責任的。文化的複興可以救濟民族的屈辱,文化的衰退就是民族精神萎縮的征兆。中國青年的責任再沒有像現在一樣重大的。
摘自常乃德《中國文化小史》上海中華書局1932年版第11頁
在階級社會,文化一麵表現其階級性,一麵作了階級的武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宗法封建主義的道德,私有財產神聖是資本主義的道德,不勞動者不得食是社會主義道德。……在今日,文藝、科學、哲學、教育、法律、道德、宗教,成了資產階級統治機構中之一部分,而新興階級以馬克思主義作批判的武器,又是大家所知道的。
摘自胡秋原《為反帝國主義文化而鬥爭》《文化雜誌》創刊號1932年8月
文化一麵是人類勞動產物之總體,社會心理的結晶,人類理智思想感情技術之綜合。同時,又是生存之武器,階級的武器,鬥爭(人與自然,階級與階級)的產物。
摘自胡秋原《為反帝國主義文化而鬥爭》《文化雜誌》創刊號1932年8月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一種文化中必然含有相互對立的成份,即好的或較有積極意義的和壞的或具有消極意義的成份,唯物辯證地對待文化,就應一方麵否定後者,一方麵肯定前者,並根據現實需要加以發揮、充實。
摘自張岱年《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大公報·世界思潮》副刊第42期1933年6月15日
資產階級文化中有著“可以永列在人類財產簿上的要素”。其實,資產階級文化以前各階段的文化,也有些可以永列在人類財產簿上的要素,即有永久價值的永遠不磨的東西。例如古希臘及羅馬即是如此,中國亦然。中國的文化,其中有些堪以作為對人類社會有較大貢獻的精粹。文化以生產力及社會關係的發展為基礎。生產力發展到一新形態,社會關係改變,則文化必然變化。然而以前的文化之精粹可以在另一形態下保存著,或者經過一番更新而發展,卻非完全歸於澌滅。文化的發展是有累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