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是對握橋的一種比喻。握橋,又名臥橋,舊址在今西津橋處,東西橫跨在雷壇河上,是伸臂木梁橋的代表作品。橋全長27米,淨跨度為22.5米,寬約4.6米,高4.85米。橋身計有四層挑梁,每層挑梁由7根縱列的巨木貫穿而成。第五層是橫鋪在木簡支梁上的橋麵。橋上建有橋屋,兩側有圍欄,橋端築有翼亭,亭上均有題額。東亭前額是“空中鼇背”,陰額是“彩虹”;西亭前額是“天上慈航”,陰額是“新月”。因為縱列的巨木由兩岸層層向河心挑出,最後經由弓形的橋麵連接(即“握”)在一起,所以稱為握橋,又因從側麵看去,橋身呈現弓形,猶如新月、彩虹,故又叫虹橋。昔日每逢冬季,雷壇河水便凝固成冰,皚皚如同石蠟,及至春和日暖,冰融水漲,又若銀鱗擁湧橋下,向橋上過客報告春訊。

春橋春渡觀春華,春水春山春景佳;

河漲春橋橋春漲,流沙過客客流沙。

這便是對“虹橋春漲”的寫意。何海樓在畫中題詩寫道:

臥虹一道壓西津,聚影成橋畫裏真;

三月風光桃浪暖,泛槎誰是武陵人。

美如彩虹的臥橋在袖川門外半裏許,橫跨阿幹河東西兩岸。據史料記載,該橋最早建於唐初,後多次被毀重修。最後虹橋春漲一次重修是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這時的橋較以前堅固,具有相當規模。每當嚴冬之際,橋下積冰成橋,鱗結若白練。到了春和日暖、冰融水漲之時,又如青玉擁橋,橋亦若虹。1952年4月蘭州市政府為了便利交通,拆除虹橋拓寬西津路。1956年又在握橋舊址上新建鋼筋混凝土單孔雙線型橋,故稱新橋。《橋梁史話》對蘭州握橋給予很高的評價,把它稱為“伸臂木梁橋的一個代表”。福建廈門集美鎮海濱有愛國僑領陳嘉庚出資興建的一座鼇園,園內亭廊建築上有無數反映祖國名山盛景的精美石刻浮雕,涉及甘肅的唯一畫麵,就是握橋。

蓮池夜月

蓮池,原名蓮塘池,又名蓮蕩池,即今小西湖。這裏原是一片天然湖塘,後因池內種有蓮花而得名。據《蘭州府誌》記載,為明初肅王重建。湖麵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200多米,北傍黃河,四圍蘆荻,鷺浴鷳浮。蒔荷載柳,泛舟汛月,光景清幽,樓台亭榭,人們常以杭州西子湖比之。可惜明末毀於兵燹。清初雖幾經重建,但屢建屢廢。光緒七年(1881年),楊昌濬白浙江移督甘肅後,在湖中新建了來青閣,湖西新建了臨池仙館,湖北新建了螺亭,並在池東建坊,題額“小西湖”。民國十三年(1924年),督軍陸洪濤飭其僚屬重修,增建了宛在亭、瀛洲亭、釣濰坊、羊裘室、龍王廟等勝境。鄉紳名士題聯賦詩甚多。其中以楊巨川的楹聯寫照最為巧妙:

數行楊柳,十裏煙波,載酒尋詩,不減蘇堤韻事;

北塔抽簪,南屏擁翠,濃妝淡抹,依然西子風浪。

何海樓在圖中亦題詩讚曰:

西湖十裏好煙波,散作蘭波漾一窩;

蓮葉田田人對月,分明清影今宵多。

其後小西湖又逐漸荒廢。現小西湖公園以“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秀麗姿容裝扮著金城。

當然,以《蘭州八景》作圖冊而名之,未免有點落套。但以此作為此圖冊的綱而表現蘭州的諸多佳景也有新意。傳說南宋畫家宋迪,以瀟湘景致為內容,創作了多幅作品,其中以瀟湘夜雨、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南暮雪、煙寺晚鍾、漁村夕照、遠浦歸帆、山市晴嵐8幅最佳,稱為“八景圖”。大詩人、書畫家米芾看後不禁拍案叫絕,興之所至,又給每幅畫做詩序,大加推崇。米芾還四處奔走集資,在長沙修建了個八景台,將瀟湘八景陳列於上。南宋寧宗趙擴觀後也對瀟湘八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禦筆丹書八景詩組,使瀟湘八景更加聲名大振。從此以後,各地評選景致,也往往以“八”為限,諸如燕京八景、羊城八景、洛陽八景、桂林八景等等,真是不勝枚舉。蘭州既然是神州大地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也難脫其俗。

《蘭州八景》圖冊高29厘米,橫16厘米,紙本設色,整個畫麵構圖嚴謹,內容豐富,詳略互見,層次分明,筆致墨韻,清潤明秀,顯示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如果作者沒有對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懷有深厚的感情,並作過悉心深入的體察,他就絕然不會將“遊目騁懷”、“胸藏丘壑”的蘭州勝景描繪得如此真切生動。畫家在圖冊題記中有如下的話:“餘素習唐宋以次諸名家山水,資鈍未入於室,惟於黃子久先生山水不分晝夜研究,四十餘年僅得皮毛,至其神氣筋骨烘雲托月之法,尚未得萬一也。”不難看出,這隻是何海樓先生的謙詞罷了,否則就不會有楊思、煦園、裴建準、範振緒、張建、貴薰等諸多書畫名家為其八景題跋賦詩,盛讚其筆墨技法了。

舊時的蘭州八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少已經成為人們美好的回憶。與此同時,新的景致又相繼展現在人們麵前。為此,1984年8月,《蘭州報》(後改為《蘭州晚報》)編輯部和市園林局聯合舉辦了一次全市性的蘭州景致征選命名活動。在群眾投票的基礎上,經有關方麵的專家認真討論,最後評出了十處最佳景致,並分別敲定了景名。新評出的蘭州十景是:棲雲聳翠(興隆山)、蘭山煙雨(皋蘭山)、五泉飛瀑(五泉山)、白塔層巒(白塔山)、芳洲思雁(雁灘)、絲路金波(濱河路)、天斧沙宮(大沙溝)、紅雨流丹(安寧桃園)、花海玫香(苦水玫瑰)和石壁瀉珠(吐魯溝)。新評選的蘭州十景,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工景致;既有繼承,又有發展。較好地代表了蘭州這座高原古城當今的風景特點,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