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朱克敏的真書、行書、草書作品中,也能感受到這種激蕩人心的心理體驗。其真、行、草書作品均受時風所致,追求漢唐雄風。清代包世臣在《自跋草書答十二問》中寫道:“真書雖不入晉,其平實中變化,要自不可及。”朱克敏的真書有六朝氣象,力追真率,無絲毫做作之氣。觀其冊頁《坤象》篇,體勢開張,左高右低,欹側取媚,端莊安詳,意與古會。行、草書作品稍遜於隸書,取法高古宏闊一路,清健雄奇,直追顏魯公,尤於《爭座位稿》用功備至,曾反複臨習,深得其筆法三味。作為書法家的朱克敏,不僅上追魏晉兩漢碑版刻石,而且下及宋元明清諸法家名帖,對“宋四家”蘇、黃、米、蔡諸法帖作過認真的臨習與研究,力爭如《書訣》中所雲:“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而重按,如水流雲行,無稍間斷,永存乎生意。”書法作品中無喧囂氣,無世俗氣,作為一介布衣書生,這一點猶是難能可貴的。
在花鳥畫中,朱克敏選擇了菊花作為喻象來表現繪畫意象,晉陶淵明筆下“秋菊有佳色,哀露綴其英。”以其“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袁山鬆《菊》)的秉性贏得曆代文人墨士青睞。朱克敏的墨菊,以表現菊花的精神以自慰。多以水墨潑墨為主,用書法的線條入畫,畫中有書,書中有畫。
《頤園論畫》中道:“惟文人墨士所畫一種,似到家似不到家,似能畫似不能畫之間,一篇書卷名貴,或有仙風道骨,此謂之逸品。”朱氏墨菊,古質且新穎,似有滄桑的曆史感浮現,傲霜淩寒,勁節華瀚。非有半世苦功而不能臻斯境界也。在一幅《菊石圖》中畫家這樣題道:
一幅黃花一首詩,一詩一意自家知。
花應笑我年將暮,我笑花開九月遲。
畫家達觀自適的心態在詩畫中表露無遺:
介亭書法介蘭亭,昆仲時軒筆觀馨。
片紙如金人共寶,隴頭鬆竹萬年春。
這首詩一方麵盛讚了朱克敏與唐璉在書畫上雙峰並舉的藝術輝煌,從另一個方麵也肯定了朱克敏對於書畫藝術的畢生追求與不息探索的曆程。
在他的一首題菊詩中這樣寫道:
書畫消磨四十年,三秦到處姓名傳。
而今再寫輞川蔻,猶是秋風八月天。
在這首詩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知到當時秦隴一帶對朱克敏其書其畫的認可和歡迎程度。朱克敏以其高尚的人品和詩書畫才能,贏得當時不少名人學士的青睞。據說左宗棠在蘭州期間,不少社會上流人士收禮隻收朱克敏的字,它物一概謝絕。
朱克敏留下的隸書對聯較多,有一副五言隸書聯“淺深看水石,來往逐雲山”,題款“重遊青海太華山人”,融隸楷於一體,筆力遒健,古拙渾厚,是他晚年所作。時軒在青海湟中縣為他的契友寫了一副隸聯,聯文雲:“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聯文兩旁書有大段題跋。朱克敏的小楷遒勁有力,秀逸雋永,神韻天成,頗具顏魯公書風,書寫內容也十分廣泛。他留下的繪畫作品也很多,這裏著重介紹他的鬆、桐、菊、荷四條屏。千年古鬆一株,老幹欹斜,直幹雲霄,枝葉茂密,遮天蔽日。道光十八年,時軒遊華山,登落雁峰,見古鬆屹立,龍鱗虯勢,奇怪難名。十多年後忽憶及此,乘醉揮毫,遂成一圖。題詩一首:
風濤起處卷雲煙,錯節盤根數百年。
漫說健人涼九夏,鶴眠最愛歲寒天。
並有大段題記。酷暑時節,人人喜愛鬆之陰涼,歲寒古鬆,則是鶴群最佳棲息之處。
梧桐一株,上不見梢,下不見根,頂天立地,枝繁葉茂。
朱克敏有一幅回憶道光十年,他登龍門眺黃河孤桐的寫意畫。右下側題詩曰:
色老秋深疏雨滴,高題百尺憶龍門。
朱克敏的繪畫,多以水墨花鳥畫見長,兼寫山水、人物。由於清代整體繪畫風格呈現出一種蕭條淡漠之氣,繪畫相對統一在“四王”和“四僧”為基調的美學對峙上,體現出一種清新的世俗生命意味,由於石濤畫學係統的確立,最終使得中國繪畫思想體係的全麵營建成為可能。在這種情境中的朱克敏,當然無法回避作為古代文人對於繪畫的基本認識。因此,繪畫作品多言誌、抒懷,表現出文人畫的一般特征。所以說,朱氏的繪畫屬於文人畫的範疇,基本上是以學養涵天機。另外,在其繪畫風格上,對於民間繪畫的借鑒多以表現繪畫意象,同明清大多數畫家相一致。
與林則徐的傳奇交往
朱克敏在蘭州老百姓中的確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至今人們還一直流傳著一段美好佳話。
那就是民族英雄林則徐與一介布衣書畫家朱克敏帶有傳奇色彩的交往故事。早在道光七年,朱克敏赴西安遊學。他們相識於陝西學使院,身為陝西布政使的林則徐十分賞識朱的才華。林則徐長朱克敏七歲,當時林則徐已名震天下,雖仕途受挫,亦身為封疆大吏。朱克敏則受考試院科場初北,兩人在這種特殊的場合下相遇,林對朱“一見如舊識”,評其“文藝頗佳,兼工楷隸,餘甚喜之”。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一個下層文士能夠為一個當朝權要所賞識,曆來都被傳為佳話,要產生較深的友誼,更屬不易。正因為如此,文士才津津樂道於此,希冀有一躍龍門之機遇。林則徐對朱克敏的賞識,是由於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胸懷使然。朱克敏的被禮遇,更大方麵是因滿腹經綸,深厚的學養,長於詩文,並在書畫藝術上的出眾才華。時丁亥之夏(1827年),朱正而立之後,在眾多學子中已經具有了非凡的書法造詣,給林則徐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十八年後,林則徐從被貶地伊犁被召還代理甘陝總督。他仍惦懷朱氏身世,與其交往甚篤。身為朝廷命官、封疆大吏的林則徐,賞識和推崇一介布衣朱克敏的才學和藝術,使得朱氏聲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