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當明知情形極度不利,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為好。君子不吃眼前虧,識時務者為俊傑,該放手時就放手。有時人之所以不願退讓,是因為有所係戀,為外物所牽繞。這正是人們不能正確對待進退的心理症結。一個人如果係戀於外物,該退的時候不退,或不能迅速地退,就將十分危險。
香港假發之父劉文漢,從20世紀60年代起經營假發製造業,到1970年假發銷售已達4億港元,產品仍然是供不應求。但劉文漢並沒有被一時的輝煌衝昏頭腦,他發現假發製造業競爭者日益增多,繁榮的假發市場背後已經顯露出衰退的跡象。
於是,他當機立斷,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亞,去開創葡萄酒釀造業。他先把離悉尼隻有10公裏遠的一家葡萄園買下,接著又動用上千萬港元,買下了當地一家釀酒廠。
70年代後期,美國的假發業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發製造廠商紛紛關門倒閉。號稱“假發之父”的劉文漢卻在海外安然無恙,而且還擁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釀酒廠。
西施像
西漢“單於和親”瓦當,西漢和匈奴和親的物證。
李廣像
晉文公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