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5章 王仙芝避強卻退(1 / 1)

為了保全軍事實力,退卻避強。雖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災禍,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用兵之法。撤退要行動迅速,使得敵人追趕不及。

876年,唐王朝派平盧節度使宋威率領河南各路大軍將王仙芝、黃巢的農民起義軍困在沂州城。兩軍相持一個多月,難分勝負。

當時正值七月,烈日炎炎,沂州城內水、糧即將斷絕,起義軍將士個個饑渴難熬。遠望城外,唐軍旌旗林立,兵強馬壯,不由議論紛紛,都想撤退。

王仙芝和黃巢聽到軍士議論,召集眾將領商議退敵之計。多數人說:“兩軍相對,貴進忌退,以後再伺機進攻。”王仙之一時難以決斷。

這時,宋威派使者送來勸降文書。王仙芝看也沒看就把文書撕得粉碎,說道:“我軍現有三條路:投降、決戰、退卻。投降則徹底失敗,決戰將全軍覆沒,隻有走為上。”眾人一致讚成。

入夜,暴雨傾盆而下。起義軍分成幾小部分,軍士口中銜枚,將軍馬嘴緊束,冒雨從城中悄然撤出,不大會兒就消失在茫茫雨夜之中。

第二天,天氣放晴。宋威剛在帳中睡醒,侍衛上前稟報:“王仙芝已逃之夭夭。”宋威急忙縱馬來到城下,果見城門大開,城內已無一兵一卒。

幾天後,南方各州縣紛紛向朝廷告急。原來起義軍從沂州撤退後,又很快聚集起來,乘宋威兵力集中在沂州地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南方進軍。

宋威在沂州城接到朝廷命令,忙率大軍尾追,很快與起義軍遭遇。此時,忠武軍節度使崖安潛由東南方趕來,形成包圍陣勢,起義軍再度陷入困境。

王仙芝、黃巢又采用“走為上”的計謀,連夜突破唐軍的包圍圈,黃巢率一支隊伍北上山東,王仙芝率另一支軍隊南下湖北。第二年,大半個中國便燃起了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