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和慧月駕雲在天空中飄過,正路過一個地方公園,忽然看到在一個空曠的廣場上一群人圍成一個大的圓,有一個人站在這群人的中間在表演什麼節目。他們停下來,仔細看去,這群人正在看中間的人表演雜技。隻見這人手裏拿一根繩,繩的兩頭各拴一個火盆,這人搖動手臂,火盆被繩拉動著旋轉起來,一會兒,火盆從身體前轉到身體後,又從身體後轉到身體前;一會兒,火盆又被舉到頭頂,在頭頂上旋轉,旋轉的風拉動著火焰形成光的長尾,並呼呼作響。看者拍手叫好,好不熱鬧。慧日忽然想起了靜空師傅的話,對慧月說道:你看,這表演很像師傅說過的話,玉皇大帝給太陽一根無影繩拴住了地球;玉皇大帝又給地球一根無影繩拴住了月亮;地球上的無影繩有無數根,拴住了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和物。這與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理論很相似,根據這理論,宇宙中的任一物體都被另外物體所吸引。慧月說道:是的。問題的關鍵是,“引力”的這根繩是怎麼來的呢?
慧日和慧月繼續向前飛去,又看到前麵在一片空地上有一個木板圍起的大棚,很多人走進去。慧日和慧月近前一看,是在表演飛車走壁的雜技,慧日和慧月好奇,飛身鑽到了上麵的看台。隻見有的雜技表演者騎著自行車,有的雜技表演者騎著摩托車沿著圓桶的內壁快速轉動,自行車和摩托車與地麵幾乎平行運動。慧日看著表演,想起了科學家魯學智說的話: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中,愛因斯坦把引力描述為大的物體的質量造成了“空間彎曲”。愛因斯坦認為地球繞太陽轉動,是因為太陽的質量造成了它周圍彎曲的空間,地球沿著這彎曲的空間運動。慧日對慧月說道:這飛車走壁的表演,與愛因斯坦描述的地球沿著彎曲的空間運動非常相似,這飛車滾動的桶壁不就是彎曲的空間嗎。有意思。慧月也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對慧日說道:宇宙間很多事物的機理都是相同的。師傅說,萬物相通,正是此理。
看完表演,慧日和慧月飛身出了大棚。
慧日和慧月駕雲回到靜空山乾坤廟。慧日玩意未盡,雙手合十,閉目,嘴裏默念著,“變,變,變”,隻見天目穴閃出一道光,瞬間變出一隻碗,又變出一枚硬幣來。慧日坐在地上,用手指把硬幣往碗裏一彈,硬幣沿著碗壁像飛車走壁一樣轉動起來。慧日邊玩邊想,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產生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的效果,又能產生愛因斯坦提出的“空間彎曲”的效果呢?對,有了,那就是我們和師傅練功時體會到的,來自天空的連續不斷的壓力。
慧日對慧月說道:如果把空間彎曲的軌道,就像約束硬幣運動的碗壁引申一下,變成外部空間向物體中心均勻施壓的壓力波。作用效果與空間軌道的約束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均勻施壓的壓力波在一定距離有一定壓力,形成了類似空間軌道的約束效果。
或者,如果我們把產生“萬有引力”的現象引申一下,即把兩個距離較近、互相繞行運動或互相相對運動的物體的互相吸引,變成外部空間向相對運動的兩個運動物體中心均勻施壓的壓力波,作用效果與兩個物體互相吸引的效果完全相同。
慧月總結到:外部空間向物體中心均勻施壓的壓力波是產生“引力”現象的第三種可能方式。這種可能方式即可以產生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地球沿著彎曲的空間運動”的效果,也可以產生牛頓在“萬有引力”中描述的“宇宙中的任一物體都被另外物體所吸引”的效果。最可能的結果,是第3種方式。因為,第3種方式排除了“引力”現象是物體質量產生的疑問,又可以很好的解釋地球表麵的落體運動和星球運動。
慧日接著說道:並且,最重要的是,宇宙中確實存在壓力波,或者叫做能量波,這是我們和師傅、以及兩千年前的老子練功時真切地體會到的。巧的是科學家也發現了“微波背景輻射”,難道這是巧合嗎?慧月應道:沒錯。宇宙中的萬物本來就是聯係在一起的。我們體會到的宇宙能量波與科學家發現的“微波背景輻射”的能量波應該是一種東西,不會再有或不應該再有另外一種東西出現了。慧日說道: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華人楊振寧說過:“當你的直覺所告訴你的,與老師、書本告訴你的不一致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直覺與書本知識衝突的時候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必須抓住這個機會,通過對直覺的修正,達到新的境界,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摘自中國新聞網,2010年09月10日),我的直覺已經告訴我,“微波背景輻射”很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引力”現象的真正來源。宇宙是統一的,如果還有別的東西出現那就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