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地區位於尚武崇勇的燕趙腹地,這股尚勇的民風倒是被京津人所繼承了。北京人言語豪爽,作風果敢,絲毫沒有奶油小生的氣息,處處洋溢著陽剛雄健之態,為人正直,這正是燕趙粗豪之遺風在北京人身上的體現。他們待人接物講究信用、遵循承諾,把答應為對方辦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認真去辦,甚至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也在所不惜,頗有古代俠士風度。北京人辦什麼事都很有氣派,“貪”大,出手大方,一派粗豪氣勢。北京人每天清晨在公園、路邊都能見到晨練的人,有的還一邊聽著新聞廣播,關心政治消息;一邊在打太極拳,有的中年人在練劍、年青人在練習武術,這也正是北方尚武遺風的繼承。
說到勇敢,那更是京城百姓的專長,他們具備見義勇為、當仁不讓的優秀品格,他們恁膽大,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為,敢於與邪惡勢力作鬥爭,以英勇果敢而著稱。北京人確實勤勞勇敢,不怕困難,具有愚公移山精神,敢於和逆境作鬥爭,這點也正是燕趙祖先的尚武遺風。
正由於北京人處於優越的地位,自然就形成高傲自大的習慣,他們有足夠的自信,性格中具有熱情爽朗的特征,於是他們不但不掩飾自己的缺點,反而能加以誇張地說出來,逗人一樂,富有幽默感。有人長得矮一些,便自嘲說自己“少而精”,“做衣服還省布料呢”;並以拿破侖、鄧小平來比喻,說是“矮個子多出偉人”。有人禿了頂,便自諷說:“別看我沒頭發,卻有學者風度!”。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也時不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冒出一兩句幽默語言,這在《編輯部的故事》、《馬大嫂》等電視劇中表演得淋漓盡致。
要說北京人正直,那是說他們身上都有一股正氣凜然,表現在工作作風上,他們都能嚴於律已、秉公辦事,沒有拖拖拉拉、陽奉陰違的作風,遇到有損集體或國家利益的人和事,他們能不顧及私人情麵,敢於和不良傾向作鬥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北京人也是心直口快,有什麼說什麼,不會轉彎抹角、吞吞吐吐,有時甚至令人難堪,讓人下不了台,也在所不惜。
北京人非常講究實際,不論做什麼事,都給人一種務實的感覺,他們崇尚真誠的人際關係,待人坦誠,不搞小動作,更不會欺詐別人,一般都鄙視奸詐不實的行為,具有君子風度,他們具有真誠實在的特點,整個北京的城市風貌都表現出樸實無華的風格。凡與北京人打過交道的人,都深有感觸,覺得北京人可靠而又放心。無論相識與否,他們都會坦誠相待,不存在爾虞我詐、相互設戒提防的心理。雖然也有個別北京人以自己的優越感而輕視或欺侮外地人,但絕大多數北京人都是以踏踏實實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坦誠胸懷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贏得了信譽,在全國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天津人雖不及北京人那麼豪爽、正直、幽默,但天津人也有尚勇氣慨。從表麵看,有的外地人認為,天津人吵架越吵越遠,嘴上說“我把你開了”,實際上卻步步後退,天津人打架光拿嘴嚇人,用嘴保衛“衛嘴子”,好像打不起來。實際這是誤解,天津人的人格特點是講打講鬧,一句話不合,就起而動武,這已成為天津人的生活常態,尤其是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更為突出。如果是在公眾麵前傷害了某人的自尊心,失了麵子,那必加報複,肯定要動武,並會“玩命”地打,必將侮辱的人打“趴下”不可,這就爭了被侮辱者的麵子,也稱作找過“場”了。如有積怒成怨的,打起來就更凶狠。這可能正是天津人繼承了燕趙地區“勇武好鬥”的遺風。
天津本是明代在沿海所設置的衛所,天津衛是出於軍事目的所設,當然要提倡習武練武。當時以屯田守衛的軍士為主,故爾“官不讀書,皆武流”。普通居民也是“日以戈矛弓矢為事”。過去天津所建的演武場有很多,還有練軍營,建置時間都比較早。而天津的文教事業發展相對要落後許多。天津的勇武好鬥風氣很盛,一直在顯形。特別是在舊社會,天津各行各業均劃地為界,相互不得越界承攬業務,業主各霸一方,都有自己的武力作後盾。一旦發生矛盾,有了衝突,就會發生一場武鬥,慘不忍睹。天津人不僅打架成風,而且還動輒打群架。即使現今,在天津的運河兩岸,每日晨昏,仍有不少男夫老幼在演練拳腳兵器,尚武之風,不減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