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到清代也仍然如此,在《嘉慶一統誌》中記載,在遼東奉天府:其民“遼東地廣,箕子教其民以禮義、田蠶識作,民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性悍果,善騎射;性樸實,氣剛健;習禮樂,尚詩書。”在遼西錦州府:“人性淳樸,務農桑,習文禮。人多慷慨,尚氣節。”在吉林:“舊風純直,其祭天地,敬親戚,尊耆老,接賓客,信朋友,禮意款曲,皆出自然。俗無市井,以射獵為業,精騎射,重誠信,尚詩書。”在黑龍江:“性質樸果決,好騎射弋獵。兼習禮義,務農敦本。”可見“性悍果,善騎射;性樸實,氣剛健”等人格特征仍是他們的本色。這是東北人始終不渝的英勇本質。
東北原住民族,為了在東北地區的天寒地凍、荒原森林中的艱苦環境裏生存下去,他們不能溫文爾雅,從而養成了“山林氣慨”。東北人的勇猛,往往習慣以虎喻之,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虎氣。在東北人的心目中,是一種勇氣,一種膽量,缺少它就是懦夫、狗熊。過去東北人的這股虎氣,逐漸養成他們“隻要瞪我一眼,馬上動刀子”的一種原始的、愚昧的衝動,這種暴躁和攻擊性的“虎氣”,在今天現代文明中似乎顯得很可憐、很不明智;但在古代艱苦條件下,這是必不可少的。直到今天位居大興安嶺的赫哲人、鄂溫克人和鄂倫春人等,仍保持著驍勇尚武之習。
問題是東北狩獵民族所固有的勇敢、務實、莽撞的這種虎氣,以後逐漸變態發展成極端的粗俗、衝動和蠻幹。以至到近代,發展成一種凶殘野蠻的冒險精神,於是出現了“匪氣”,這種“匪氣”有著濃烈的“草莽”味。所以有人稱:“山東出響馬,關東出馬匪”,甚至有人說:“在東北,三人行,必有一匪”,以此形容東北土匪盛行。東北的土匪既有殺人越貨、打家劫舍的凶殘一麵,也有仗義行俠、忠義抗敵的進步一麵。這種品質是狩獵民族本性在畸形時代的變態表現。這些土匪雖有令人發怵的殘暴行為,但當他們具有較高的政治社會意識後,他們也能發揮出個人英雄主義的威風。如在抗日戰爭中,甚至有的抗日英雄都曾出自土匪。
這股匪氣在日常的生活中又產生另一種負麵影響,這就是內地人多知道:“東北人沒有不敢打的架”,“不到東北不知道膽有多大”;東北人也常說:“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這些都是在惡劣環境下逼出來的。說起打架,東北人就是突出一個“猛”字,輕易不出手,一發怒就動手,並且專攻要害之處,他們講究短平快。東北人的勇猛精神是值得人們所敬仰的,但這種勇猛之力用於打架上就會造成無謂的犧牲,也經常會引起內地人們對東北人的種種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