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 親緣地緣 跳出圈圈(2 / 2)

分類械鬥是在中國大陸同姓同鄉團結對立抗爭的一種私鬥,在閩粵大為常見。而此種私鬥也被帶到台灣。即福建人對廣東人,泉州人對漳州人或是異姓之間,雖同是漢民族,因言語、風俗、習慣、氣質的不同,再加上若幹感情問題及種種經濟問題,關係錯綜複雜,以致發生糾紛,互相結黨鬥爭。

幫會是中國社會一個重大而特殊的社會現象。在台灣勢力最大的要數洪門,它成立於明末清初,本是漢人“反清複明”的民間組織,現已發展成以“信義”為原則,封閉性極強的地下“朋友圈”。它曾是舉足輕重的社會力量,國共兩黨都很關心他的動向。目前在台灣洪門共有50多個山頭,其兄弟共有200多萬人。長期以來,在台灣,洪門各山頭活動一直處於秘密狀態,它的勢力之強、影響之大,在台灣沒有任何一個地下組織可以與之匹敵。在以往台灣的每次選舉中,“洪門”都顯示過自己的力量,包括台灣黨政要員中也不乏有洪門的人。他們自蔣經國於1987年在台灣解除軍事戒嚴後,一直想成為合法的社會團體,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以“台灣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會”的名義,在著名的台灣中山紀念堂,正式掛牌成立。連蔣緯國、李煥、林洋港等黨政要員都親贈花籃致賀。說明這個台灣最大的地下“圈圈”都走上台麵合法化了。

事實上,政治轉型前的國民黨,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圈圈”性。“入黨”就是加入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朋友圈”,加入了一個自利傾向很強的合法的“幫會”。在黨內“關係”是最主要的,是根本的。所謂《黨章》規定,隻是塗上現代油彩新色調的洋招牌,認真不得,其所標榜的“立黨為公”,結果就是“黨國”,黨不僅代表國,而且大於國,淩駕於國家之上了。這其實是憑借意識形態的“神力”無限膨脹了的一個大“圈圈”,這不過意味著“圈圈”的合法化,也就是政治的政黨化、現代化。

早年的血緣也好,地緣也罷,經濟利益和政治家們的權力欲在具體的政治運作上,總是更實在、更起實際的作用。過去各種各樣的“圈圈”,作為在農業傳統中形成的血緣、地緣的凝聚力量,隻是一時為自己小集團,離不開“家”窩窩,跳不出“地”圈圈,這些小圈圈隻是謀取私利的小型組織形式。在今天現代化社會中,它已轉化為組織現代政府的方式,形成政黨政治,台灣終於走出原先小“圈圈”時代,趨向了社會化的大“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