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魯圖遺址
必魯圖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東北6.6千米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海拔1192米。必魯圖係蒙古語,意為磨石,因此地有磨刀石而得名。遺址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必魯圖湖泊東側一平緩沙坡上,四周均為高低起伏的沙山。遺址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麵積約100000平方米。該遺址是2008年區域性調查中發現的最大的一處聚落遺址。地表采集有大量細石器,可辨認的細石器有石葉、石核、刮削器等。采集的陶片分為泥質陶、夾砂陶兩種。夾砂陶居多,主要有夾砂紅褐陶、夾砂紅陶、夾砂褐陶。泥質陶主要有彩陶、素麵陶。陶片的主要紋飾有繩紋、刻畫紋等。彩陶花紋主要是由黑、紅雙彩組成的幾何形花紋。根據陶片的外部特征推測,器物以罐、壺、缽為主。在必魯圖遺址中心分布區發現多處火燒後留下的灰燼遺跡,限於地表環境,未進行局部發掘,推測可能屬於聚落遺址內部的祭祀遺跡。
必魯圖準敖格欽遺址
必魯圖準敖格欽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東北6.7千米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海拔1194米。必魯圖準敖格欽係蒙古語,必魯圖:磨石,準:東,敖格欽:窪地,因此地有磨刀石而得名。遺址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必魯圖準敖格欽東南側一平緩沙坡上,四周均為高低起伏的沙山。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250米,麵積約125000平方米。遺址地表采集有大量細石器和陶片。采集的陶片分為泥質陶、夾砂陶兩種。夾砂陶居多,主要有夾砂紅褐陶、夾砂紅陶、夾砂褐陶。泥質陶主要有彩陶、素麵陶。陶片的主要紋飾有繩紋、刻畫紋等。彩陶花紋主要有黑、紅雙彩組成的幾何形花紋、三角紋、弦紋等。根據陶片的外部特征推測,器物以罐、壺、盆、缽為主。該遺址另一項重要的收獲是在遺址西南邊緣發現了一枚較完整的石質印章(族徽),年代未定。根據遺址采集標本判斷,該遺址應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存。
呼和吉林遺址
呼和吉林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東北8.8千米處,海拔1190米。呼和吉林係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泊,因此地湖水發青而得名。內陸鹹水湖,水域麵積約1450畝,四周有很多淡水泉眼,植被茂密,有蘆葦、黃蒿、芨芨草等。湖泊四周沙山環繞,中間為低窪鹽堿地。遺址地處呼和吉林東南沿岸的沙坡上,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麵積約200000平方米。地表上散落有細石葉、石核、夾砂紅褐陶、夾砂灰陶、少量泥製陶和少量彩陶等遺物。根據遺址采集標本判斷,該遺址應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存。
蘇亥圖遺址
蘇亥圖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南7.5千米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海拔1180米。蘇亥圖係蒙古語,意為紅柳,因此地長有紅柳而得名。遺址地處窪地以東的平地,四周均為複合型沙峰,中間為鹽堿窪地,地表為白色鹽堿地。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00米,總麵積約40000平方米。由於人為擾動少,地表遺物比較豐富,主要有石器和陶片。石器有細石葉、石核、石片等,石質為燧石和瑪瑙。采集的陶片分為泥質陶、夾砂陶兩種。夾砂陶居多,主要有夾砂紅褐陶、夾砂紅陶、夾砂褐陶。泥質陶主要有彩陶、素麵陶。陶片的主要紋飾有繩紋、刻畫紋等。根據遺址采集標本判斷,該遺址應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至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
巴潤達布蘇圖遺址
巴潤達布蘇圖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西南20.4千米處,海拔1149米。巴潤達布蘇圖係蒙古語,意為西麵有鹽的湖泊,因此地有鹽而得名。湖泊水域麵積約350畝,四周沙山環繞,西麵沙山較為高大。遺址地處達布蘇圖湖泊西北約700米一處較為平緩的台地上,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00米,總麵積約20000平方米。遺址地表上散落有細石葉、石核、夾砂紅陶、夾砂灰陶、少量彩陶等遺物。根據遺址采集標本判斷,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至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