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美烽火台

傲美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胡樹其嘎查西北30.6千米處,海拔1546米。傲美係蒙古語,意為蕨草。烽火台位於戈壁丘陵地帶一座較高山丘的頂部,四周戈壁丘陵縱橫交錯,視野開闊。台體頂部坍塌,底部局部保存完整。根據底部部分石砌痕跡可辨台體為石砌實心烽火台,平麵呈矩形,剖麵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外部采用較大石塊錯縫堆砌,內部采用碎小石塊填充。台體坍塌範圍東西長26.3米,南北寬21.6米,通高3.4米。台體北側與一院落相連,牆體坍塌,長6.4米,寬3.2米,高0.3~2.1米,門向不清。台體南麵3米處有一2米見方的石砌小烽火台,已坍塌,高0.1~0.4米。該烽火台應屬於長城的附屬建築,係漢代的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超恩吉陶來烽火台

超恩吉陶來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胡樹其嘎查北偏西10.1千米處,海拔1458米。超恩吉陶來係蒙古語,超恩吉:烽火台或墩子,陶來:胡楊,因烽火台附近有胡楊樹而得名。遺址地處低山丘陵地帶一座較高山丘的頂部,四周山丘環繞,視野開闊。根據局部殘留石砌痕跡可辨台體為石砌實心烽火台,平麵呈圓形。烽火台主體坍塌,內夾大量碎石、梭梭和木骨架。底部坍塌範圍東西寬26.7米,南北長28.6米,通高7.2米。烽火台頂部3米見方。台體東側與一石砌圓形石圈相連,直徑4.3米,高0.1~0.7米。根據其建築形製和周邊同類烽火台推斷,該烽火台應屬於長城的附屬建築,係漢代的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蘇敏超恩吉烽火台

蘇敏超恩吉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胡樹其嘎查西北2.9千米處,海拔1389米。蘇敏超恩吉係蒙古語,蘇敏:廟,超恩吉:烽火台或墩子。遺址地處戈壁丘陵地帶一座小山丘的頂部,四周與山丘相連,視野開闊。台體坍塌,平麵呈橢圓形。根據台體東側部分石砌痕跡可辨台體為石砌實心烽火台。外部采用較大石塊錯縫堆砌修成外邊牆,內部采用碎小石塊填充。東西寬24.6米,南北長28.2米,通高6.3米。該烽火台應屬於長城的附屬建築,係漢代的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浩超恩吉烽火台

浩超恩吉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布勒呼木德勒嘎查西北11.2千米處,海拔1389米。浩超恩吉係蒙古語,意為好烽火台。烽火台地處戈壁丘陵地帶一座較高山丘的頂部,四周戈壁丘陵縱橫交錯,視野開闊,受自然因素影響,此地沙漠化非常嚴重。烽火台整體坍塌,地表可見一隆起石堆,平麵呈橢圓形,根據底部部分石砌痕跡可辨台體為石砌實心烽火台。外部采用較大石塊錯縫堆砌,內部采用碎小石塊填充。烽火台坍塌範圍東西長16.8米,南北寬14.6米,通高2.6米。台體南側與一院落相連,牆體坍塌,長5.84米,寬4.6米,高0.8米,門向不清。該烽火台應屬於長城的附屬建築,係漢代的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布勒呼木德勒哈勒烽火台

布勒呼木德勒哈勒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布勒呼木德勒嘎查西北11.4千米處,海拔1425米。布勒呼木德勒哈勒係蒙古語,布勒呼木德勒:團結,哈勒:黑,意為民族團結。烽火台建於戈壁丘陵地帶山丘的頂部。台體整體坍塌,現呈一隆起石堆。根據台體部分石砌痕跡可辨台體為石砌實心烽火台,現存烽火台平麵呈橢圓形,剖麵呈梯形,台體主體坍塌,底部坍塌範圍東西長21.6米,南北寬18.7米。台體東南與一院落相連,受自然因素損壞嚴重,主體坍塌,石塊散落,長5.4米,寬3.2米,殘高0.2~1.4米。根據其建築形製和周邊其他烽火台比較,該烽火台應屬於長城的附屬建築,係漢代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呼勒斯陶勒蓋石器遺址

呼勒斯陶勒蓋石器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烏仁圖雅嘎查西北27.8千米處,海拔1124米。呼勒斯陶勒蓋係蒙古語,呼勒斯:蘆葦,陶勒蓋:疙瘩,因此地有獨立的蘆葦疙瘩而得名。遺址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麵積約240000平方米。遺址地麵為沙化戈壁,四周為荒漠戈壁,植被稀疏,地勢平緩。遺址地表遺物豐富,裸露的地表除散落著少量的夾砂紅褐陶片及夾砂灰陶片以外,還散落著數萬件石英質的石核、石葉、石片等細石器和成堆的石器加工廢料等。由於地麵沙化較嚴重,部分遺物已被覆蓋,裸露於地表的完整石器已被當地的石頭收藏者揀走。從遺址分布、加工布局等方麵判斷,這裏應該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的細石器加工場,遺址年代距今約4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