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呼都格烽火台
賽呼都格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恩格日烏蘇嘎查西北47.6千米的戈壁丘陵地帶,海拔993米。賽呼都格係蒙古語,賽:好,呼都格:井,因此地的井水甘甜而得名。烽火台周邊視野比較開闊。烽火台整體損壞比較嚴重,根據台體石砌痕跡可辨台體為石砌實心烽火台,平麵呈圓形,剖麵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外部采用較大的石塊錯縫堆砌,內部用碎石填充。台體上部缺失。東西長8.6米,南北寬8.2米,殘高3.8米。台體西側與一石砌院落相連,牆體坍塌,現存院落東西寬4.3米,南北長8.1米,牆高0.4~1.6米不等,牆寬1.6米,門向不清。根據遺址建築形製和周邊相關遺址判斷,該烽火台應屬於西夏長城的附屬建築,係西夏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阿門烏蘇烽火台
阿門烏蘇烽火台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烏蘇嘎查西北47.6千米的戈壁丘陵地帶,海拔1488米。阿門烏蘇係蒙古語,阿門:口子,烏蘇:水,因此地山口子旁有水而得名。烽火台周邊視野開闊。烽火台整體保存完整,局部損毀,台體用長條形石板壘砌而成,平麵呈圓形,剖麵呈梯形,自下而上有收分。外部用長條形石板錯縫堆砌,內部用碎石填充。南北長30.2米,東西寬28.6米,通高6.4米。烽火台頂部凹陷,呈圓形,直徑3.8米。台體南側與一石圈相連,長4.6米,寬1.8米,殘高1.2米。根據遺址建築形製和周邊相關遺址判斷,該烽火台應屬於長城的附屬建築,係漢代軍事防禦設施遺址。
龍首山壕塹遺址
龍首山壕塹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以南46千米的龍首山山脈頂部,平均海拔2664米。壕塹沿龍首山山脊蜿蜒盤繞,大體呈西北向東南走向。西起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蘇布日格嘎查,與甘肅省山丹縣紅寺湖鄉交界;向東至敖倫布拉格嘎查,延伸進入獨峰頂,越山巒和溝壑,經伊裏及格達瓦、諾木其達瓦、夏勒毛道達瓦、旭古木圖、青崖腰、查幹達瓦、伊爾蓋圖、夏勒浩來,自宗溫都爾附近折向東南,在敖倫布拉格嘎查的額門浩來一帶進入甘肅金昌市西坡村地界。壕塹在阿拉善右旗境內分布總長為42252.9米。壕塹形製比較完整,內部與兩側土壟輪廓相對清晰,壕內存在沙土掩埋現象,壕塹平均上口寬5.8米,平均底寬4.6米,深度一般為30~50厘米,最深處為1.2米,最寬處達10.2米。壕塹等同於長城的牆體,主要用於軍事防禦。根據遺址采集標本推斷,龍首山壕塹為漢代軍事遺存。
雅布賴天田遺址
雅布賴天田遺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西北8.7千米的雅布賴山脈南麓。天田西南起雅布賴鎮西尼呼都格嘎查西南22.6千米處的海溝口,依山勢和雅布賴列燧的走向而建,向東北至巴音筍布爾嘎查地界,經三個井、暮胡日、野馬井、敖布特溝、沙棗溝、通溝、沙溝、藏木拉其、貢額日格、烏素圖、長溝,止於開勒努都一帶。全長90797米,天田最寬處達12.4米,有兩道和三道石牆,縱向分為兩路,分別寬8米和4米左右,較窄一側石牆為後期補築,以增加天田的寬度。天田常年受山水衝刷及羊群踩踏,缺損現象明顯,砌石現存寬度平均0.3~0.6米,殘高0.4~0.8米不等。損毀嚴重地段僅存遺跡可辨走向,整體保存狀況較差。天田係長城附屬設施,一般有兩道低矮的石牆或土牆,中間填土或沙,用來觀察兩個烽火台中間有無動物和人通過。天田主要是用於觀察敵情的軍事設施。根據周邊遺址采集標本判斷,該遺址為漢代防禦遺址。
超恩吉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