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瑪圖岩畫
雅瑪圖岩畫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沙布日台嘎查15.6千米處,海拔2246米。雅瑪圖係蒙古語,意為山羊,因此地過去許多人家養山羊而得名。岩畫分布於龍首山北麓的雅瑪圖山峰的一條河溝兩側的黑色岩壁上。據當地牧民講述,此地曾發現過很多岩畫,由於山峰多處坍塌,許多岩畫被損毀或掩埋,現僅剩10餘組。岩畫內容主要有馬、騎者、山羊、古藏文等。根據岩畫內容初步推斷,該岩畫為明清或更早時期的作品。
道布圖岩畫
道布圖岩畫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沙布日台嘎查西南17.8千米處,海拔2432米。道布圖係蒙古語,意為丘陵。岩畫地處龍首山北麓的道布圖山峰中裸露的黑色岩石上,分布零散,一塊巨石上刻一二幅,動物群體畫麵較少。在50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岩畫50餘組,有馬、羊、滿文、蒙古文等。岩畫全部采用鑿刻法,線條粗糙,形象模糊,刻痕較淺。根據岩畫內容初步判斷,該岩畫為元代至明清時期蒙古族的作品。
伊克日布日岩畫群
伊克日布日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沙布日台嘎查南18.2千米處,海拔2320米。伊克日布日係蒙古語,伊克日:雙,布日:圈,因此地有兩個較大石頭壘築的羊圈而得名。岩畫分布於龍首山北麓伊克日布日四周的山峰上,在1平方千米的範圍內發現岩畫150餘組。岩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有牛、馬、盤羊、騎者、北山羊、羊群、人、圍獵等。根據岩畫內容和色澤初步判斷,該岩畫群為青銅時代至隋唐時期的作品。
岱日圖岩畫
岱日圖岩畫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沙布日台嘎查東南19.3千米處,海拔2223米。岱日圖係蒙古語,意為火藥,因很早以前有人在此地加工火藥而得名。岩畫地處龍首山北麓的岱日圖山峰四周,分布零散,在1平方千米的範圍內發現岩畫30餘組。岩畫采用鑿刻法,題材主要有馬、山羊、騎者、符號等。根據岩畫內容判斷,該岩畫為西夏至明清時期的作品。
雙井子岩畫
雙井子岩畫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沙布日台嘎查東南約19.2千米處,海拔2295米。岩畫地處龍首山北麓的雙井子以東的山峰頂部或河溝兩側一條條黑色石壁上,在約1.5平方千米的範圍內,發現岩畫200餘組。岩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畫麵清晰,形象生動,主要有虎、騎者、狩獵、馬、北山羊、鹿、駱駝、行人、人麵像、記事符號等。岩畫采用磨刻和敲鑿兩種方法刻製。岩畫現存情況一般。根據岩畫內容初步推斷,該岩畫為青銅時代至隋唐時期的作品。2005年公布為旗級文物保護單位。
花石頭頂岩畫群
花石頭頂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沙布日台嘎查東南20.1千米處,海拔2594米。岩畫地處龍首山北麓花石頭山峰四周。岩畫大多分布在山頂黑色的岩石峭壁上,在長約800米的黑色山脊兩側發現岩畫80餘組。岩畫內容複雜,畫幅較大,有牛、騎者、虎食羊、狩獵、不明圖案等。畫麵大部分清晰;有少數岩畫自然風蝕嚴重,模糊不清,已無法辨別其內容。根據岩畫內容初步推斷,該岩畫群早期上限到青銅時代,晚期下限在元、明、清時期。
坤岱圖岩畫群
坤岱圖岩畫群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敖倫布拉格嘎查西南11.3千米處,海拔2276米。坤岱圖係蒙古語,意為河溝比較寬闊,因此地有一個較大的塌陷的坑而得名。岩畫地處龍首山北麓坤岱圖山峰四周,共發現3處岩畫,約120組。岩畫均刻製在山頂或山溝黑色的岩石上。岩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有北山羊、野牛、鹿、狩獵、弓箭手等。刻製手法以磨刻或鑿刻為主。岩畫畫麵構思巧妙,雕刻技法細膩,線條剛勁有力,具有早期岩畫的特征。根據岩畫內容初步推斷,該岩畫群早期上限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下限在東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