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 在保護曆史文化名城與精神文明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1 / 1)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發展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自金、元、明、清建都,迄今已有800多年,留下了許多地上、地下文物古跡,可以說北京是一座內容豐富的巨大“博物館”。北京的文化遺產可分為五個層次,即:文化古跡、革命文物、曆史名勝、曆史文化街區和文化環境。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文化古跡,不僅是對北京負責,而且是對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應負的曆史責任。

北京提出了要建成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經濟要發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城市要建設。舊城改造會不可避免由外圍向中心地區推進,將會不斷麵臨拆除、拆遷與保護的問題和矛盾。如何保護古都風貌,是從專家到百姓群眾都關心的問題。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同時也麵臨著機遇,即通過論證、規劃、多方籌措資金等,對文物古建進行妥善保護並加以合理的利用,從而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經濟效益、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應該注意的是有時不僅僅要保護一個院落、一組古建,還要包括它所處的周邊的環境,如街巷、水係等。相信與會的各位專家會提出許多有益具體設想。

什刹海地區是北京城裏一處人文勝跡與自然景觀都極為豐富的曆史文化風景地區。元初新建大都,在緊傍什刹海的東岸確立了縱貫全城南北的中軸線。由此形成布局嚴謹,具有高度建築藝術水平的北京舊城。什刹海地區曆經數百年的滄桑,成為集文化和景觀於一體的曆史風景區,也可以說是一座民俗博物館。搞好什刹海地區的保護與整治,對於其他曆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將是一個有益的啟迪,可以促進千年古都、百年街區的保護性建設和開發。

總之,曆史文化保護區是建設一流曆史文化名城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中的曆史文化遺存越多,城市景觀就越豐富,獨具特色的古都風貌就越強烈。這些曆史文化保護區在首都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地向市民進行曆史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人們對故都、故鄉、故土的熱愛之心,給人以知識和美的享受,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養。同時這些曆史文化保護區也必然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地區,有利於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發展旅遊事業。

這次召開的保護曆史文化名城與精神文明建設研討會是很有意義的。通過討論保護曆史名城與對外開放、發展經濟、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提高大家對保護曆史文物重要價值的認識,增強保護文物的曆史責任感和現實緊迫感。積極探索對城市的曆史文化的科學保護,合理開發利用的途徑,進一步廣泛宣傳普及文物知識和保護曆史文化名城的意識,喚起群眾愛祖國、愛首都、愛家鄉的意識,動員社會各方麵力量,為首都兩個文明建設做貢獻。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