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古玩是幹一輩子,學一輩子,一生的買賣和收藏,沒有不買假也沒有不打眼的,關鍵是有的人總結經驗教訓後長了記性,有的人一輩子還是糊裏糊塗。
真酒假酒是喝出來的,真煙假煙是抽出來的,掌握和識別古玩的真假是經過長期的買賣實踐練出來的。這些實踐經驗,足可以讓劣貨逃遁,優貨保真。
這一章節介紹了陶器、玉器、銅器、瓷器、漆器、金銀器,以及文房四寶的品鑒、收藏知識。
同時,對古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探討和挖掘,以還原古玩豐富的人文曆史價值。
我國陶瓷的收藏有什麼價值
陶瓷收藏項目非常值得期待,相對於古瓷而言,它的優勢顯而易見。
一是我國當代藝術陶瓷有著宏大的國際市場的支撐。目前國際上承認的最大的當代藝術品投資有兩大類,一個是油畫,另一個就是我國的藝術陶瓷。國內外的美術界都非常重視我國當代藝術陶瓷的發展,近年來,中國美術館等單位經常舉辦當代藝術陶瓷的展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些藝術家和作品的知名度,活躍了市場。
二是當代藝術陶瓷在我國的藝術市場上還處於相對空白的階段,價格處於底部,但是收藏的熱潮已經開始升溫,三到五年後,必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明清瓷器動輒幾十萬元,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而當代藝術陶瓷隻要花幾千塊錢就可以買到,花幾萬塊錢就可以買到很好的了。而那些大師製作的精品,數量非常有限,升值空間就更大。
三是收藏當代藝術陶瓷風險小。古瓷高深莫測,普通的收藏愛好者缺乏專業知識,一不小心就會買到贗品。作為鑒寶專家,陳海波見過太多的人因為買到贗品而遭到巨大的損失。而當代的藝術陶瓷就比較簡單,所以投資風險也小。
如何進行陶瓷收藏
清雅雋永、古樸精致的我國瓷器意境無限,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成為許多人觀賞、收藏的熱門貨。
一般工薪階層都具備收藏陳設藝術陶瓷的條件,但收藏是一門學問。
首先,要量力而行。經濟不十分富裕的投資者,可以購買小彩盤、小花瓶、小異形壺,以及陳設與實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這類陶瓷的設計,如能達到形象美、情趣好、內涵深三個要求,就是品位較高的陶瓷藝術作品。
其次,陳設藝術瓷作為商品,價格並非越高越好,這就需要認真加以鑒別。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畫功是否熟練、清晰,色澤是否瑩潤、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亂真;釉下裝飾注重工筆式寫意,必須是手工繪製,不是印花、貼花,而且顏色要光亮。
再就是對陳設藝術陶瓷的選購,既要看整體效果,也要仔細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麵是否光潔,色度有無異樣。
最後,選購陳設藝術陶瓷要在白天光線好的地方,燈光往往會出誤差。對瓷質可輕輕彈叩,聽聲音是否清脆響亮,沙啞聲是有裂紋的,再好看也不值錢,而且有裂紋的陶瓷器也是不易保存的。
我國的陶瓷是何時出現的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我國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我國人就已經製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
陶器的出現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左右,我國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了定居生活,盛水、蓄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陶器的發明。
我國陶器的分布比較廣泛,主要集中的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其中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文化類型,以彩陶為特點,也稱彩陶文化,它派生出半坡和廟底溝兩個類型,裝飾圖案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馬家窯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類型,比仰韶文化略晚,距今約五千年。黑陶是繼彩陶之後的又一偉大創造發明,距今約四千年的龍山文化時期,出現了工藝獨特的蛋殼陶。
秦漢時期的陶俑,是我國古代人物雕塑的高峰,使製陶技術和藝術達到了很高的境地。此外,唐代的三彩器、明清兩代的紫砂器等,都是我國陶器文物的重要內容,很值得深入收藏和研究。
我國陶瓷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陶瓷的文化性的特殊之處,不僅在於它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自然、文化、習俗、哲學、觀念,而且在於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種立體的民族文化載體,或者說是一種靜止的民族文化舞蹈。這是由陶瓷的特性決定的。
一件件作品,無論題材如何,風格如何,都像一個個音符,在跳動著,在彈奏著,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熱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繽紛,有的本色自然,構成一部無與倫比、震撼人心的我國陶瓷文化大型交響樂曲。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體中孕育、成長與發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著創作者情感、帶著泥土的芬芳、留存著創作者心手相應的意氣的藝術形象,表現著民族文化,敘述著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展現著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記錄著芸芸眾生的悲歡離合,描述著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發展與變化,伴隨著民族的喜與悲而前行。
所以說,一部我國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我國曆史,一部形象的我國民族文化史。
景德鎮陶瓷是我國陶瓷的傑出代表,它本身是一部中華民族與民族心理的縮影,是中華民族文化觀念、民族心理、文化現象的反映。
陶瓷能夠反映出民俗風情嗎
陶瓷能夠反映出民俗風情。因為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也是一種民俗藝術,民俗文化,因此,它與民俗文化的關係極為密切,表現出相當濃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廣泛地反映了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世態人情和我國人民的審美觀念、審美價值、審美情趣與審美追求。
我國人民有一個好傳統,不管處於何種時代、何種處境,都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和諧、吉祥。因而,表現喜慶、幸福的祥瑞題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個重要的題材和一個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題材,主要圍繞著“福祿壽喜和吉祥如意”等內容而展開。因此,在選擇題材表現寓意時,經常選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類,經常選用鳳凰、白鶴、白頭翁、喜鵲、鴛鴦、雄鷹;名花類,經常選用牡丹、芙蓉、蓮花、梅花、菊花;在芳草類中,經常選用蘭草、靈芝;竹木類中,經常選用鬆、竹、天竹;在瑞果類中,常用桃子、石榴;在異獸類中,常選用龍、獅、鹿;在魚藻類中,喜用鯉魚、鱖魚。
另外,這種祥瑞題材在約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紋樣體係。如蓮生貴子、福壽雙全、竹報平安、吉祥如意、喜上眉梢、福在眼前、六合同春、麒麟送子、連年有餘、五子登科、天官賜福、五福捧壽、多福多壽、麻姑獻壽、魚跳龍門、丹鳳朝陽、龍鳳呈祥。另外,祥瑞鳥、哪吒鬧海、龍舟、女壽星等,在瓷都景德鎮也是經常表現的題材。
陶瓷藝術還廣泛地關注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以及廣袤的大自然,並有非常鮮明的貼近現實、親和自然的理性品格。
所以,要欣賞陶瓷藝術,就需要了解我國的哲學、宗教和民族心理,也要有一定的文化、音樂、舞蹈等藝術修養。否則,是很難把握住陶瓷藝術的審美特性的。
景德鎮陶瓷為何名揚天下
景德鎮瓷器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這是景德鎮瓷器的真實寫照。曆史上,景德鎮的藝術陶瓷是根據宮廷畫家設計好的畫麵、圖案或根據民間沿襲下來的優秀圖案,由專門的畫工將其複製在胚胎瓷器上再經過燒製而成。
由於品質佳,在唐宋元明清,景德鎮便是皇宮用瓷的生產基地。瓷器從一產生便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鎮便已成為全國的製瓷業中心,所產瓷器不僅受到國人的青睞,而且還遠涉重洋到了海外,同樣受到熱烈歡迎。
景德鎮是享譽世界的瓷都,地處黃山餘脈懷玉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山巒重疊,最高峰海拔達1618米,東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較為舒緩。境內河川交錯,北部昌江、南部樂安河縱貫全境,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係。
景德鎮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自然資源豐富,礦藏資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錳、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其中儲量之豐、品質之優,首推瓷土,雖經千餘年開采,就目前已探明的儲量仍可開采三百餘年;錳的儲量也較為豐富,是全國已探明的四大錳礦之一;金、大理石、石灰石等也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
“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製瓷曆史,北宋真宗景德年間,由於燒製的精美禦瓷獲真宗讚賞,瓷器上底款書“景德年製”,於是“天下鹹稱景德鎮”。景德鎮由此得名。
經過長期的發展,景德鎮瓷器逐漸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獨特風格。到明代時,景德鎮更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彙各地良工之精華”,發展成為全國製瓷業中心。所產瓷器“行於九域,施及外洋”,海上“陶瓷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與陸上“絲綢之路”交映生輝。
汝窯瓷器因何得名
汝窯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在寶豐縣汝州設立的窯場,故名汝窯,又稱汝官窯。
南宋人周輝的《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北宋出現“棄定用汝”,可能與宋徽宗趙佶個人的審美觀有關。因為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棄定用汝”正是這種崇尚青色的審美觀的反映。
汝宮窯的特點是胎質細膩,俗稱“香灰胎”。釉色天青,開有細小紋片,通體施釉,底部有用細釘支燒的痕跡。
傳世的汝窯器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盤有大小深淺之區分,以卷足者為多,也有的臥足。洗有敞口和直口兩種,前者圈足外卷,後者口與底垂直,至近底處則為內斂平底,其中有橢圓形的四足洗,這類洗在其它窯沒有。汝窯製品素身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
汝宮窯的燒製時間短,一直都作為貢品,所以民間流傳甚少,南宋時已屬“難得”之物,視為珍品。清雍正前後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隻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為了區別寶豐和臨汝兩地產品,現稱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為汝窯或汝官窯,而後者稱為臨汝窯。
我國著名瓷器都有哪些
我國著名瓷器除了上麵介紹的景德鎮瓷器和汝窯瓷器外,還有青花瓷、“唐三彩”、交趾陶等。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唐三彩”是低溫釉燒成的陶器,三彩並非隻有三個顏色,出土作品以黃褐綠三色最多。而且唐代作品最為出色,故以此命名為“唐三彩”。
廣東五嶺以南古稱交趾,當地陶匠發明集合捏塑、彩繪、燒窯藝術及一身的工藝,故稱交趾陶。交趾陶為低溫燒成,多取材自我國傳統動物、人物或吉祥物。原為廟宇裝飾,今為藝術極品,收藏者眾。
怎樣理解我國玉文化
我國玉作為這一獨特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
這個篩選過程極為漫長,可以說貫穿於石器時代的始終。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我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它文明的顯著特點。我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
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為維係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製”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玉在喪葬方麵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我國人的偉大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