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出於自然,是民眾生產生活實踐中直接體驗和行為的積澱物,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心理和行為的默契。它體現了民眾生活習慣、行為方式、道德觀念以及心理結構等方麵的特點,是構成民眾生活文化的主體與核心。
我國的傳統民間習俗因曆史久遠而多樣化,因民族眾多而個性化,又因約定俗成而具有穩定性。
民間習俗涉及各個領域不同層麵,包括喪葬、婚姻、宗法、禮儀、節日、禁忌、風水相術、信仰崇拜、民間文學和藝術等。在這些方麵,從本章介紹的婚喪宜忌、神話傳說,以及民間妙法絕招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民間有哪些饋贈禮俗
禮品贈答:以禮品相饋贈。平日有之,節日更甚。是親戚朋友、鄰居鄉裏聯絡感情的重要方式。結婚、探病、訪友送禮品,春節送掛曆、年畫、賀年片,端午節送粽子,中秋節送月餅等。
回報必厚:他人有饋贈,來日回贈時應比其原贈禮物豐厚。若來而不往,則為失禮。
送禮不離六:大理白族地區禮俗。贈送禮品必帶六字。其成因有三種說法:白族是六詔後裔,祖先每年要給大唐帝國送禮,各詔均出一份。大唐國贈禮品每為六份,各詔均得一份,故往來禮品必帶六字。
另外是取漢字“有福有祿”之義。祿與六諧音。白族自古用漢字,故視六為吉祥之意;漢語方言六與白族語言中的足夠一詞音相似,因此,不管你送的東西是多少,隻要有六就足夠了。
送屠蘇袋、同心結: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稱小年、交年北方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舊時鄉村醫生多於此日送屠蘇袋、同心結給常往來者,以聯絡感情。浙江一帶較流行。
送禮籃:流行於景頗族地區。禮籃由藤蔑編成,內裝白水酒一筒,料酒一筒,熟雞蛋兩包,糯米飯團兩包,其數皆成雙。
籃中禮物各有寓意,相傳酒筒代表男女兩性,水酒是女性,米酒為男性,而本意是讓客人飲水酒解喝,以飲米酒驅散疲勞。糯米團意為要像糯米一樣互相粘在一起,緊密結合,友好團結。雞蛋表示純淨,祝願客人平安健康。
送酢包兒:流行於鄂西土家族一帶。凡有喜事,土家人便設宴待客。酒席將散,主人將一碗辣椒炒豬肝擺於桌上,且給客人小塊紅紙數張,讓其包裹炒豬肝少許帶回家中給小孩吃。
送喜果:得子後去外婆家報喜的一種做法,報喜時需備荔枝、龍眼、花生及染成紅色的雞蛋等禮物,以通知第三日洗兒。外婆家接禮後,隨即備喜蛋、衣裙等物回送,所送喜蛋必須視所受之數加倍。
贈糯米飯: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流行於雲南苗族。姑娘若相中某一青年,為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便送給男子一包糯米飯,數量越多,表示愛情越深摯。
以信物定情:確定男女愛情關係的一種做法。男女相愛後互贈香羅帕、金戒指等物,以確定雙方愛情關係。將信物退回則表示愛情的破裂。丟失信物者表示對愛情不忠。贈送信物時,通常向對方說明信物來曆及與自己的特殊關係,以使對方明白其中的意義。接受信物者,以信物回贈。
贈戒指: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戒指又稱指環,多以金、銀、銅為原料製成環狀。環之首尾相連接,沒有裂縫,意味著永久。舊時男女訂婚時,男子多贈女方以戒指,或親自置於女子手指間。
贈紅豆:以信物定情的方式,古時流行於漢族。紅豆又稱“相思豆”,男女相愛有時贈以紅豆作為愛情信物,若各居一方,常因睹紅豆而生相思之情。
贈西蘭卡普: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流行於鄂西土家族。西蘭卡普即土花鋪蓋。男女青年相親時,若女子同意,即將精心編織的西蘭卡普送與男子,男子則回贈獸皮等。
贈花帶: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流行於苗族。花帶由苗族少女編織而成,其上織有蛟龍、花卉、禽鳥等圖案。姑娘若愛上某一青年,便贈以花帶;男方得其花帶,多係於貼身衣服上,且故意露出花帶穗頭,表明他有了對象。
贈對子荷包:滿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對子荷包形似心字,綴有葫蘆蔓,合在一起即為一個荷包。兩隻完全一樣的荷包,稱為“對子荷包”。男女相愛後,女方即送男方荷包,姑娘自留一半,以作為確定雙方關係的憑證。
贈檳榔:海南黎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男女青年相戀時,多隱身於檳榔林中以歌試探。若雙方情投意合,即在檳榔樹下互贈檳榔,以定終身。黎家人視檳榔為貴重之物,互贈檳榔標誌婚後夫婦生活美滿幸福。
紅紙包封:原始時代將紅色與生命聯係在一起,形成了崇尚紅色的習俗。中國人用紅紙包封有兩個基本意思:一是表示吉慶、祝賀;二是表示除惡驅邪。婚嫁紅包、壓歲錢、壽禮、小兒周歲生日禮等場合都要用紅紙包封。
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有接神、敬天、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廣為流行。
元宵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
寒食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裏嚴禁煙火,隻能吃寒食。在冬至後的105天或106天,在清明前一兩日。因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曆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乞巧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隻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重陽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除夕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裏,擺上豐盛的菜肴,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遊樂,謂之守歲。
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衝天炮,以求首先發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民間有哪些行業奉祀祖師
在我國民間的各行各業中,都將本行創造發明的機智人物奉為祖師爺。
中藥行祖師李時珍、染坊業祖師葛洪、梨園祖師李隆基、茶葉業祖師陸羽、中醫業祖師華佗、豆腐業祖師樂毅、鐵匠業祖師李老君、火腿業祖師宗澤、造紙業祖師蔡倫、釀酒業祖師杜康、理發業祖師呂洞賓、匠業祖師泰山、裁縫業祖師軒轅氏、評話祖師柳敬亭、蠶絲業祖師縲祖、織布業祖師黃道婆、木匠業和製傘業祖師魯班、製筆業祖師蒙恬。
其它的還有婚姻之神是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婦女之神是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娃娃之神是小哪吒;小兒神是傳說中孔子的老師、古代著名神童項橐;酒神是杜康;福祿歡喜是彭祖無極等。
民間喪葬習俗包括哪些環節
下塌:人斷氣時,由兒子跪在地上燒落氣紙錢。人死了叫“老人了”或“過背”,“走了”,忌諱死字。女兒用白布醮水洗死者心窩和手足,叫“抹五心”。穿上壽衣壽鞋,褲帶是死者有多少歲就用多少根棉紗作成,腳頭點一盞清油燈,身上複蓋紅色壽被,左手拿桃樹枝,右手拿一團飯,也有拿手巾或扇子的。
入殮:棺底墊一層火灰。死者有多少歲就在灰上用茶杯印多少圓圈,然後鋪上墊單,將屍身放其上。四周用生前舊衣填塞,蓋上壽被,取下蓋麵紙,讓死者親屬瞻仰遺容。然後閉棺。
伴靈:又叫“伴亡”。凡親族鄉鄰,俱來吊喪,至夜不去。道士作道場,於柩旁擊鼓,又叫做好事。配合舞蹈,領唱神話傳說,曲調多變,伴之以鼓、鑼、鈸、打擊樂。氣氛似悲愴而熱烈,承襲了古代“繞屍而歌”的傳統。
跳喪:一旦哪家老人終壽,不問男女,也不問死者名望高低,抑或是往日仇家,近日冤家,皆遵照“紅喜要報,白喜要趕”的俗規,不需報請,皆攜酒提豚,湊錢聚米,主動趕到死者家中來,俗稱“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孝女守在靈堂見來祭的人要痛哭舉哀,孝子則跪在靈堂邊致謝。
打喪歌:又名唱喪堂歌。即由一人擊鼓、領唱。眾人相和。喪歌分歌頭,歌身,送駱駝三部分。當夜幕垂臨時,亡者的孝男孝女。在靈堂前擺一張方桌。桌上置酒杯,調羹、筷子、菜肴,歌師們圍桌而坐,邊飲邊唱。
實行殯葬改革後,除規定的十個少數民族外,所有國家幹部、職工、城鄉居民、農民亡故後,都必須實行火化,嚴禁偷埋土葬。
民間宗法禮教側重哪些方麵
民間宗族家法著重的方麵在於尊上敬祖,重子嗣,忌亂倫,別男女,明輩分等。
舊時,民間家規甚嚴。家有家長,族有族規。一家之內,總要有一個人當家做主。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忌諱“一百口人亂當家”“十八口子亂當家”。通常當家做主的都是家裏年長輩尊的男人,俗稱當家的、掌櫃的。協助家長料理家務的家庭主婦,叫內當家的、內掌櫃的。
宗族中又特別忌諱亂倫。因而有許多禁約章法。一個人在其倫類中,有其前後左右上下之關係。此即所謂五品、三綱、六親、六紀、九族等關係,這個倫秩不可變動混淆,民間深以亂倫為忌。
在家族中還忌諱內部鬧意見,所謂“骨肉忿爭”。俗說,“鬥氣不養家,養家不鬥氣”,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為家庭和睦著想,因為“和氣生財”,如果整天鬧意見,爭爭吵吵,是會遭到家運破敗的報應的。
民間禁忌涉及哪些方麵
禁忌,一方麵指神聖的或者不潔的、危險的一類事物;一方麵又是指言行上被禁止或者心理上被抑製的一類行為控製模式。禁忌就是神聖的、不潔的、危險的事物,以及由於人們對其所持態度而形成的某種禁製。禁忌是屬於風俗習慣中的一類觀念。
按時間,可分為原始禁忌、古代禁忌、近代禁忌、現代禁忌、當代禁忌等;或者分為漢代禁忌、唐代禁忌、宋代禁忌、清代禁忌等。
按宗教,可分為道教禁忌、佛教禁忌、伊斯蘭教禁忌、基督教禁忌等。
按民族,可分為漢族禁忌、滿族禁忌、朝鮮族禁忌等。
按行業,可分為農業禁忌、漁獵禁忌、商業禁忌、醫藥業禁忌等。
還可以按年齡,按性別、按物形、按事態等形式來劃分。
禁忌的由來大體上有四個方麵。一是對靈力的崇拜和畏懼;二是對欲望的克製和限定;三是對儀式的恪守和服從;四是對教訓的總結和記取。
民間禁忌的具體內容包括很多,如婚姻禁忌、飲食禁忌、顏色禁忌、生肖屬相禁忌等。禁忌諱莫如深,無處不在。人的身體發膚、言談舉止、婚喪嫁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無不受到它的無形製約。但是,神秘、超凡的禁忌並不是萬能的,有多少禁忌,民間就能發明多少禳解的辦法。
古今起名字有哪些習慣和方法
父母為孩子起名字,是對寶寶美好將來的企盼。古語道:“傳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藝;授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可見對起名字的重視。起名字的習慣和方法很多,下麵這些隻是個大概,實際情況不止這些。
以父母對孩子的希望起名,以出生的時辰、生日、季節、年月起名,以出生地起名,以祖籍所在地起名,以出生經曆起名,以父母長輩的夢幻及意願起名,以出生的重量起名,以新生兒的長相性情等特征起名。
以排行輩起名,以曆史上偉人姓名起名,以花草樹木起名,以太空星座、山川湖泊、礦物起名,以父母的姓名組合起名,以父母從事的工作職業起名,以父母的年齡起名。
以名與姓組合有意義的詞起名,以姓名同音起名,以姓名合成一意起名,以諧音字起名,以譯音起名,以隨意巧合起名,以“抓鬮”起名,以某種愛憎情感起名,以詩詞典故起名,以借姓的字形起名,以顏色而起,以十二生肖而起名,以姓的重疊字起名,以五行起名,綜合起名等。
起名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起名要特別從字義、字音、字形、習俗和避免同姓名等幾個方麵考慮,這是起名的一般要求與規則,為了簡單明了起見,現將其概括為“起名十忌”供讀者參考。
忌同姓名:要盡量克服從眾心理,絕不要趕時髦。要處心積慮,別出心裁,獨樹一幟。
忌洋化:我國人要起我國人的名字。一位歐洲漢學家曾將中國人的名字與西歐人作過對比,他認為,中國人的名字與西歐人的名字相比,字義要豐富、深刻得多,字音也優美得多,字形也更富於表現力,更富於靈活多變。
忌粗俗:名字要隨人一輩子,起一個粗魯、俗氣的名字,將是一件終身遺憾的事情,應起高雅、高深一點的名字。
忌淺露:起名字最好含蓄一點,類似於萬富、偉大、雄才、豪傑等的名字就太淺露了,容易引起反感,不屬好名。
忌狂妄“為人謙虛謹慎,是中國人的美德。”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不管其能力如何,總是要四麵受攻而處境不利的。像獨尊、超人、主眾、無敵之類的名字,便容易引起這方麵的後果。
忌音不雅名字讀起來要響亮,要順口,不要讀起來死氣沉沉,甚至拗口,尤其不要起諧音不雅的名字,例如朱石諧音豬屎,柏材諧音破財,丁會師諧音定會死等。
忌用冷僻字:名字是與別人打交道的工具,要盡量選用眾人能認能讀之字,而不要選用太冷僻的字。
忌用筆畫太多的字:筆畫太多的字有三個壞處,一是難寫,二是難認,三是難看,寫出來會成黑團團。
忌偏旁部首同:姓名各字如果偏旁部首均同,就給人以單調、呆板的感覺,應在字形上力求生動活潑,變中生趣。
忌輕率隨意:起名不能圖簡單,隨隨便便,草率成事。起名同樣是兒女終生大事的部分,必須多思多想。
相術及其影響最大的書是什麼
相術是以人的麵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凶禍福、貴賤夭壽的相麵之術。推測人的氣數、命運的一種迷信。通常根據人的五官、氣色、骨骼、指紋等推斷其壽夭、榮枯、吉凶、禍福。因以麵貌為主,故又稱相麵。
我國春秋時代已出現不完備的相書。漢代開始,相術成為一門有其獨特理論體係的學問,同時出現了一些相書和專門從事相術活動的相士,相術開始重視相骨。《麻衣相法》全稱《麻衣相法全編》,傳說是宋初大相術家陳搏的師傅麻衣道者所作。
《麻衣相法》彙集了宋以前相學的精華,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體係,開創了我國相學的應用領域,並使相術在朝野廣為流傳。宋以後的相書很多,如《柳莊相法》《相法全編》《水鏡集》《相理衡真》等不計其數,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麻衣相法》。
風水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因此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風水理論。
我國古代風水學的本質應該是:古代人類繁衍生息,治國安民等社會活動所形成的生存知識;研究大自然對人類作用的精深學問;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趨吉避凶的術數;流傳了幾千年的民俗活動;
我國獨有的以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為核心的哲學思想產物;由實踐積累起來的經驗所形成的人居環境選擇優化的實用技術;由我國古人的唯物唯心學術混雜而形成的博大學派;科學與玄學相提並論的、精華與糟粕並存的、落後於現代技術的、超越於現代科學的係統理論;寶貴的非物質曆史文化遺產。
風水有哪些流派
在理氣的方法上,大致可分成兩個大的流派,下統諸多分支。直接采用八卦卦理理氣的流派是卦理派,包括八宅派、玄空飛星派、奇門風水、河洛風水、大三元易理派、金鎖玉關等。
采用河圖、洛書和先後天八卦的陰陽五行原理理氣的流派是五行派,包括贛南楊公風水術、新三合派、命理風水、正五行風水術等。
此外,還有形勢派的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理氣派的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飛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飛泊派、奇門派、陽宅三要派、廿四山頭派、星宿派、金鎖玉關派,以及根據人的出生時間闡述地理環境對人產生影響的命理派等。
傳統風水核心理論是什麼
一是天地人合一理論。風水貫寄在我國傳統建築活動的各個過程。從選址規劃、建築單體、園林小品、室內外裝修設計到施工營造,幾乎無所不在,從現代房地產品牌策劃角度,以現代居住區建築布局進行風水規劃,應首先樹立幾個風水觀點:太極泛存觀;場氣萬有觀;場氣導引觀。
太極泛存觀認為,一個城市,一個村鎮,一個庭院,一幢建築、一戶住宅,一個房間等都是一個太極,隻是層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築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極,也看建築組群的太極,建築群布局,應以地形方整、太極完整為宜。不宜缺殘某部分建築的位置。
場氣萬有觀認為,風水學的五大要素龍、穴、砂、水、向,其本質是氣。物物之間存在場,氣來自場。一幢建築可以無足輕重,但如組成建築群,場氣可能劇變。
場氣導引觀認為,風水之氣,是宇宙場氣、地球場氣、地域場氣、建築組群場氣、植物場氣和人體場氣的統一場氣中的氣。宇宙、地球、地域的場氣,為大場氣。大場氣,虛處來,實處止。陽宅多選在類似盆地、半盆地中,這種地域,土肥水上,宜於民生,利於接納大場氣。
植物、建築、人體是小場氣。小環境場氣,風水學稱為地氣,地氣高處來,低處去。然而這種場所,在一定條件下,在局部環境中又是可以經過人的智能認識加以適當導引的。
二是看風水,即是“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又曰“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有山無水休尋地,有水無山亦可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