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古生物時代:人類遠祖“韜光養晦”(2 / 3)

第二把鑰匙是甘肅北山公婆泉地區。那裏是一處大型中生代陸相盆地,出土了距今1.2億年至8000萬年的恐龍、魚類、植物和恐龍蛋等古生物實體和遺跡化石。僅僅在盆地西南和東南邊緣地帶就發現9種恐龍化石及5個新屬種:張騫絲路龍、馬鬃山原巴克龍、大島氏古角龍、馬鬃山鸚鵡嘴龍和布林氏南雄龍等等。植物化石(包括大型矽化木)也十分豐富。通過解析重擬,可以展現1.1億—1.5億年前北山山地的壯麗生態環境!

第三把鑰匙是臨夏盆地的古動物化石。僅在位於該盆地的和政縣目前已經征集到5700多件古動物標本,代表著近百種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它們分別屬於距今1500-1200萬年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700萬年的三趾馬動物群和距今約200萬年的真馬動物群。其中,屬於三趾馬動物群的材料特別豐富,化石、頭骨數量之多,不但遠遠超過了山西保德的三趾馬動物群,而且也超過著名的最早發現三趾馬動物群遺跡的希臘。

第四把鑰匙是黃河古象。這種象的學名叫黃河劍齒象,1973在甘肅合水縣板橋公社馬蓮河畔一個名叫木瓜溝嘴的地方意外發現。令人稱奇的是,古象出土時各骨骼基本完整,甚至連化石中極為罕見的舌骨和僅3~4厘米長的趾骨末節也被保存下來,並且肢骨中各骨節還仍然相連。真是奇跡!當時,化石保存在12平方米的岩層裏,象身近似於站立姿勢,後足傾斜,似乎失足跌入泥淖中而無力自拔,就永遠站在那裏,直到被深埋在土層中,變成堅硬的化石。再次見到陽光時,已經離開第四紀更新世早期250萬年左右。它的家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倘若古象能夠複活,也隻能是悲劇:因為,這個龐然大物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達3米多,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不要說它心靈極其孤獨,僅僅就其生存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難題——它很難找到立足之處和可以果腹的食物。

這四把鑰匙似乎是造物主為了幫助人類解密遠古時代而特意留下來的。從分布區域看,正好在甘肅的東、中、西部。換句話說,劉家峽恐龍足印群、北山公婆泉盆地古生物實體和遺跡化石、臨夏盆地的古動物化石、黃河古象化石馱載著甘肅大地在遠古曆史長河中滄海桑田巨變的壯觀畫卷,氣宇軒昂地走近現代,並在我們眼前徐徐打開,展現漫漫史前時代大自然作為萬物家園的美麗狀態。這些雄踞地球的巨獸不可一世,目無神靈,為爭奪樹林、河流、湖泊、山川進行殘酷的廝殺,場麵壯觀,激烈,經久不息。那時候,人類遠祖無論何種狀態,都是絕對的弱勢群體。他們或許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觀看大型動物之間發生血腥戰爭,其悲慘程度又使他們膽戰心驚,隻能遠遠地躲藏在茂密的樹冠間或林蔭深處,閉上眼睛,捂著耳朵,顫抖不已。當戰爭連綿不斷,超出他們的忍受程度時,或許又幻想更強大的動物來把這些性情暴躁又好戰的家夥徹底消滅。人類恐懼的感覺,大概最初就醞釀在這種生活情景中吧。

恐龍稱雄地球長達1.6億年,在其統治下,還有無數種形態各異的動物。那是漫長的、血腥的、弱肉強食的時代,人類遠祖不管從體形、力量還是數量上,都處於劣勢。好在他們食量不大,又便於藏匿,在群雄逐鹿中生存下來——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可以叫韜光養晦。如果不是地球生態係統發生巨大變化,“韜光養晦”也許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根本沒有什麼現代文明、現代工業之類。要麼在某一次瘟疫及其他災禍而中斷。果真如此,不敢想象,因為那樣就沒有今天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