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詞:
不是每部家譜都有的,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為本家族或家譜的題詞,放在顯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恩榮:
集中記載曆代皇帝對本家族或某些成員的褒獎,包括各種敕書、誥命、禦製碑文等,有的還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員為本家族題寫的各種匾額,目的是通過重君思來彰明祖德。
凡例:
也稱譜例,主要是介紹本譜的編寫體例、收錄範圍、結構特點、各種著錄規則、本譜中各類目的立類理由、適用範圍、各種可入譜和不可入譜人物的標準以及如何避諱等行文要求。
圖:
明清時代家譜的卷首,多數都有圖版,內容不完全相同,一般總具有祖廟、祖塋、祠堂以及牧場、水源或住宅四至圖。
節孝:
宋代以至明清特別重視節孝,家族中出了節婦孝子,是全家族的光榮,因此,很多家譜在首卷都立節孝一章。
像讚:
將本家族先人中顯達之人畫出其儀容,置於卷首,以求達到光大族望、熏陶後人的目的,有些還刊載一些先人遺墨。
考:
有疑則考。一個家族,存在幾百年、千餘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修譜時又必須寫上,因此,隻得進行考索。通常需要進行考證的,大抵有如下內容:姓氏來源、遷徙經過和原因、某些世係、仕籍、先人科名以及同廟、祖塋等。
世係:
也稱世表、世係表、世係圖,是以圖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員的血緣關係,這是家譜的主要內容,通常是五代為一表。
世係錄:
也有家譜作世序、世係考、傳實、行實、世錄,是對世係表的解釋,即記錄一個人生、老、病、死、葬的簡曆,內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號、生卒年月日時、享年、官職、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時、封誥、嶽家、子女、女嫁之人,有無富貴外孫等,特別重生死、血統。
派語:
也稱字輩,為記載族人的排行字語。封建時代,家族排行都是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確定。子孫後代,一代一字作為排序。
傳記:
與世係錄有點相似,不同的是世係錄是本家族每個男性成員均有,而傳記類則是家族中有功名賢能、特殊事跡、豐功傳業、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傳。傳記又分為內傳、外傳兩種,內傳為有懿行的女子傳記,外傳為男子傳記,可由後人自寫,也可請當代名人寫。
宗規家訓:
可單稱為族規、闊規、家規、家訓、家箴、規約,相當於家族法規,內容廣泛,基本上為修身、齊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麵,其中一部分為規約,族人必須遵守,如有違犯,則以家法製裁。另一些為訓語,主要為勸誡的內容,教人做人行世的道理,這部分通常稱為家教。還有一部分為廟規,也稱家禮,為家族祭祀禮儀。如祖廟、祠堂組成,祭祀規矩、程序,婚喪儀式等等。這部分內容是封建倫理道德在家譜中的集中體現。
祠堂、祠產、坊墓:
記錄家族祠堂的曆史與現狀、規製、神位、世次,以及同產、義莊、義田、祭田的管理和祖塋及各房基地的分布和坐向等。
先世考辨:
主要為敘述家族曆史,如得姓始末,始祖、支派、遷徙、分布情況。尤其是本支的遷徙、定居曆史和各支外遷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誌:
家譜中另一種比較重要的內容。大多為家族中專門資料的彙集,如科名、節孝、仕宦、宗行、宗壽、宗才、封贈、族內學校、學產、曆代祖屋、祖塋、祖產分布等等。這是明清家譜取法於文書中的“誌”,即專門史而成。